2008-12-20

樂生圖書館、文學館開幕

樂生圖書館、文學館開幕!
如果你只從電視新聞得知樂生療養院的狀態,你可能只會看見一群行動不便的老人跟年輕人不斷的抗爭,一次又一次的被警察驅離。悲情、憤怒、無望。

但是這五年來,不管情勢看起來多不利。
在螢幕之外,年輕人們除了持續陪伴院民,打掃院區,還陸續舉辦了各式各樣的講座、音樂會、展覽,邀請一批批的新人走進院區,與這塊土地產生感情。
這兩年多,每個週末與寒暑假更有固定的文學講座和兒童才藝課程,讓這片曾經與世隔離的山坡變成迴龍地區的社區教室,自然文化公園。

「這是新莊裡,少數我可以放心讓小孩自己來玩的地方。」一位媽媽這麼說。

樂生院,一個化悲觀為希望的奇妙地方。
院民用殘缺的雙手把囚牢打造成花園,打造成家園。
孩子們在工程圍籬上盡情的揮灑,讓圖畫和詩作在鐵皮上耀動。
學生們跟來自四方的捐書人,讓老舊建築化身為充滿書香的文學館、圖書館。

院民、學生、家長、老師、小孩、文人、工人......
歡笑聲、朗誦聲、擊鼓聲、掃動落葉的沙沙聲......
慶祝樂生文學館、圖書館開幕!


更多樂生的照片

2008-12-19

農村再生條例

台灣農業有待解決的問題很多,人口老化、收入低而不穩、土地零碎、緊鄰工業污染源等都很嚴重。但是我怎麼看,都不覺得「美化農村」會是最急迫,且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仔細讀完「農村再生條例」的條文(見補充閱讀),除了看見政府將投入大量的補助款,幫助「社區美化」「地價再生」之外,完全看不到對「農業再生」有利的內容。

這項條例等於預言了未來農村裡無須務農且掌握權力的村里組織、農會團體,將在「農村再生發展區」裡獲得更大的土地決定權,大肆發展觀光餐旅。而縣市政府與財團,則可以在「整合型農地整備區」開發土地。最後,真正以務農為生的獨立自耕農,在這套遊戲規則裡則幾乎沒有發聲空間,更沒有甜頭。

我反覆的讀著那些條文,看完直搖頭。這套建基在「由上而下」「少數被迫服從多數」邏輯上的農村再生條例,乾脆改名為「農地價格再生條例」還比較淺顯易懂。至少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套給有資本,又不需要靠土地生產維生的人玩的遊戲。
-----
兩千億基金改造農村? 農家子弟批「滅農!」
"2008/12/18 17:54" 特約記者高玉如報導

2000億規模的「農村再生基金」無法嘉惠農民、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及鄉村景觀,卻反可能侵害個人財產權、讓農民喪失自耕農身分?農家子弟今(18)日出面提出質疑,並呼籲行政院撤回該項「滅農法案」。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18)日審查通過行政院提案「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將設置2000億農村再生基金,財源由政府分十年編列預算撥入,基金用途為補助縣市政府對農村再生之規劃經費、農村社區整體環境改善、公共設施興建、個別宅院之整建、農業相關產業活化等。其中農村土地活化因農地重劃、土地強制徵收及農地整備過程多數議決,可能侵害個人財產權問題引發爭議,委員會決議院會二讀前須經協商,並應舉辦公聽會聽取各界意見。

民進黨籍立委林淑芬陪同「白米炸彈客」楊儒門、農業史作家吳音寧及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等人召開記者會表示,農村再生條例通過後,將造成沒有農民、沒有農地且侵害農民產權的弊端。

吳音寧指出,該條例授權縣市政府可以毫無限制的,將農地圈進所謂「再生計畫區」,只要有土地所有權人數超過五分之三同意,就可以進行整合重劃。整合期間即便有五分之二所有權人提出不同意見,卻僅能供中央主管機關「參考」計畫區內外觀窳陋的農舍,縣市主管機關可以逕行外觀修繕及綠美化,費用由所有權人負擔。她認為這是嚴重侵害農民的私有財產權。

徐世榮認為,農村再生條例的真實目的,是在為活絡房地產、開發農村,讓農地變成建地。他憂心台灣目前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2%,比日本的39%還低,如此要如何確保台灣的糧食安全?而區段徵收是嚴重剝奪人民財產權的作法,條例中卻僅以兩個條文草率帶過,迴避了都市計畫法中對土地徵收、重劃的程序規範。

草案第22條以縣市政府自行圈定範圍後,送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核定就可以決定農地再生重劃區域,所有權人無法制止,這是嚴重侵害人民財產權的違憲作法。
他認為台灣農村凋敝發展重點應在振興農村產業,但通篇卻無一條文處理這個問題。

楊儒門則指這項草案是「滅農」的法案,未來將不再有農民、足夠農地,現在的老農將面臨喪失自耕農身分、無法領取老農津貼的困境。

與會者同聲要求行政院應撤回這項草案,重新思考,規劃改造農村、永續發展農業的政策方向。
---
延伸閱讀:
Munch--三分鐘搞懂農村再生條例 (包含條例全文喔!)
環境資訊協會--重大爭議表
苦勞網--細說農村再生條例

2008-12-13

越南 by辛波絲卡

婦人,你叫什麼名字----我不知道。

你生於何時,來自何處?----我不知道。

你為什麼在地上挖洞?----我不知道。

你在這裡多久了?----我不知道。

你為什麼咬友誼之手?----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我們不會害你嗎?----我不知道。

你站在哪一方?----我不知道。

戰爭正在進行著,你必須有所選擇。----我不知道。

你的村子還存在嗎?----我不知道。

這些是你的孩子嗎?----是的。

2008-12-12

派丁頓熊為人權而走


我妹喝了一週的CityCafe,一抽就換到經典倫敦熊。
早上幫他拍了幾張照,順手做了兩張自製桌布。XD

2008-12-11

世界人權日。夜襲自由廣場

台灣流浪藏人
真的動手了!
前天晚上跟朋友約在自由廣場拿他從福壽山買回來的蜜蘋果,那時自由廣場正在舉辦「無國界人權音樂會」,台上來自日本的歌手唱著歌,我卻注意到舞台後面的圍牆邊,聚集著一百多個人,靜靜的坐在販賣機旁。

好奇心讓我們上前看了一眼,他們皮膚拗黑,講著聽不懂的語言。起初我以為是外勞,後來看見其中一位拿著達賴喇嘛的照片,難道是藏民?

原來他們真的是西藏流亡人士,逃出中國後,由尼伯爾到印度,再輾轉逃來台灣尋求政治庇護與工作機會。馬英九前陣子一席暗示不歡迎達賴喇嘛來台的發言,讓他們驚覺台灣政府的態度正在轉變,依照這樣走下去,他們很擔心又要繼續逃亡。因此決定來廣場靜坐,希望政府能夠保障他們的生命自由及工作權利。

當天學生已經撤得差不多了,我們很擔心警察會連夜來抓人,因此找了野草莓的幹部討論,希望能讓那些藏民坐進圈子裡,至少「有人看著」,警察應該比較不敢亂來。

沒有想到,就在12月11日人權日剛結束的凌晨四點,天未亮,四輛警備車,上百名警力,把他們驅離了。據聞現場的警察還撂下一句「如果不是你們(指野草莓)幫助他們,我們也不會去抬他們(指圖博人士)!」

想到前天晚上我才在開心野草莓的封鎖線終於撤掉,自由廣場有機會轉型成為如英國海德公園般的公共領域,讓各式各樣的聲音得以進來交流,激辯,學習。

沒想到,才過兩天,我們的政府就用行動表明了態度:這裡沒有人權,沒有自由,只有公權力!

[補充閱讀]一定要看,這幾篇才是現場!
wenli-黎明前的時刻最為黑暗
苦勞網-人權日剛過,警方迫不及待採收草莓
台灣主權觀測站-1211清晨警察抄了野草莓
台灣主權觀測站--在台圖博人現況

2008-12-05

今天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轉錄]

我沒有很沮喪-馨文 (照片by阿烈)

經過了12/3一場大仗,我的心情沒有沮喪。腦子不停想著,這個時候更要繼續!

說實話,本來,這一仗我是很想放棄的。一方面因為一切來得太快、太慌亂,心情低落,身體也很疲憊,二方面擔心林卻阿嬤的身體健康,也擔心藍阿姨當「最後釘子戶」壓力太大。我們幾個人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問藍阿姨:「要不要就靜靜的配合?」

但她不肯,她掉著眼淚說:「不可能!走到今天,我沒有理由自己搬!」

前一夜,我、阿烈、藍阿姨一起去跟林卻阿嬤講明天警察要來的事情。林卻阿嬤很鎮靜,說要打電話給她兒子和女兒。她從床底下拿出一個破舊的大紙盒,裡頭放了一張張大小不一的廢紙,每張紙上面都寫有又粗又大的姓名與電話,那是沒有手指、眼睛又不好的林卻阿嬤的電話簿。

她嘆著氣,卻很平靜,一直到電話打通。

林卻阿嬤拿起話桶,話還沒說完,就哭了,她很傷心的重複著說說:「喂,我跟你說,沒搬不行呀,沒搬不行了…」。

打完電話,她開始打包貴重物品放在包包裡,這些東西也只是些破舊的信封袋。打包的過程中,她吞下一顆「救心」穩定心臟。藍阿姨安慰她:「妳不要擔心,先離開一下,不一定戰贏了我們還可以回來!」

一大早,清晨五點,藍阿姨幫林卻阿嬤換藥,讓她泡牛奶,準備把她載走。不知道她有沒有發覺這是她在這個住了一輩子的房間泡的最後一次牛奶,心情沈重她像往常一樣細心與幽默。
林卻阿嬤
她說:「這個牛奶,你們一人拿一瓶去喝。」她指著她平常喝的安素說。

我說:「不用啦!我們沒有在喝這個!」

她噗嗤,說:「妳們不喝,只有我喝,很歹勢!」

喝完牛奶,藍阿姨就載她走了….

啊!寫到傷心處幾乎忘了標題是「我不沮喪」。

是的,我有段時間很沮喪!

當大家把貞德舍包圍,呼喊的聲音由宏亮逐漸轉小到平靜。突然燈暗了,停水停電。警察開始撞門,我們往更裡面的房間躲,警察拿電鋸鋸門,每一扇門都被撞砰砰發響,最後終於破窗而入,我們聚在房間一隅,看著他們湧入,我真的很沮喪。藍阿姨趴在代步車上痛哭,我們一直勸她離開房子,半推半勸下她騎出貞德舍,被警察與媒體包圍。我記得,那時陽光很強、很刺眼。

我發現我們出來,卻不知該往哪裡去。

突然,藍阿姨不哭了,她把代步車掉頭,往回衝!

她在代步車上站起來,大聲說要「上廁所」,「我要上廁所,上廁所也不行嗎?」她聲音真是宏亮。我在刺眼的陽光中回頭一望,隱約看見她把腳上鞋子脫下來打人,然後警察讓出一條路,她又大大方方的回到貞德舍!

當我回到貞德舍,再看見她時,她已神氣的坐在代步車上,在房間裡,雙手抱胸的大聲罵人。

「斷水斷電!你們好大的膽子,是誰的意思,誰下的命令。實在是很過份!好大的膽子,人都還沒搬就趕給我斷水斷電!」

「我不搬,你們東西都給我整理好!我今天要回來睡,我要兩個禮拜整理東西,你給我兩個禮拜,我東西很多要慢慢整理,到時候我自己會搬!水電都給我放回來!林卻阿嬤也要回來!」樂生院長、副院長、護士、職員都在旁邊不敢吭聲。

當時警察都撤了。

我看著灑進屋裡的陽光,笑了!耳邊盡是藍阿姨精神百倍源源不絕的罵人聲,覺得一切都沒有結束!

是呀!是曾經痛哭過,那又如何呢?轉個身,一切都會不一樣。

p.s沒水沒電的情況下,一直到傍晚,藍阿姨還是被迫搬離,一直到搬離,她都沒有再哭,只是不停的在罵人。

藍阿姨開始打包


藍阿姨的笑容

2008-12-03

1203迫遷樂生貞德舍

樂生20081203

1203迫遷貞德舍照片

我真的很笨,也很天真。警察已經包圍了貞德舍,學生的吶喊「請求葉金川署長對談」在空氣中迴盪,我竟然還望著一頂頂藍帽子,找尋,期盼葉金川真的會出現,讓我看見這個政府還有一絲絲誠意與人民對談,解決人民的問題。

接下來的一切,彷彿去年九月大門拆除時的場景,卻又比當時更恐怖,更冷血。霹靂小組從兩面包抄上來,對著毫無抵抗的學生拳打腳踢,一位男生臉部連續被警察打了三個拐子,最後是架著脖子被拖上警備車。

七點半,五百名警察開始突襲,八點半,警察破門闖入貞德舍。76歲的藍阿姨在news等人陪同下緩緩的走出來,面對四面八方包夾的攝影機,藍阿姨不改他強悍的個性,直指著鏡頭問「我做錯了什麼嗎?我也不希望生病,變成這番苔疙模樣,我也希望能跟各位一樣好手好腳。當初我被強迫搬進這裡,五十幾年後你們又要我搬出去,請問你們要我去哪裡?」說完,藍阿姨哭了。

-----

電視午間新聞上,依舊是「優勢警力」驅散學生的畫面,而捷運局也仍用「架設圍籬是為了保障三百萬人通行的權利」這種邏輯不通的說詞作結。

事實上,從11月25日施工公告貼出來以後,樂生院裡就回到了五年前的夢魘,許多阿公阿嬤整晚失眠,恐懼,害怕如果不搬走,第二天怪手就會從屋頂伸進來,壓垮他們五、六十年的一切家當與記憶。

星期一與星期二,青年樂生聯盟的學生們連續兩天到衛生署靜坐,同時也用各種人脈管道試圖接觸葉金川,就是希望能求他將樂生院「提報」為古蹟,送文建會審核。因為他是主管機關,而且他在幾年前選台北市長時曾經接受報紙訪問,說過「政策錯誤就像樂生療養院的例子,樂生病患現在不是生病,而是有後遺症在身,所以他們需要的是前有小河、後有山坡的地方休養生息,現在政府蓋一個醫院強制他們搬遷,他們當然不願意,因為他們要的不是醫院,是家,決策錯誤,政策就無法執行。」

沒有想到,當他真的有權力導正錯誤政策時,他選擇了沈默,沈淪。

昨晚十點鐘,我剛陪自己的阿公到醫院複診拿藥回來,就接到樂生的動員簡訊。當時的心情很難受,打給樂青學妹時我連問了三個「為什麼?」,我不懂,為什麼那麼快?為什麼要那麼粗暴?

趕到樂生院時已經接近凌晨一點半了,中山堂裡正在準備今天使用的布條與掛牌,蓬萊舍裡部落客們在商討如何使更多人看見並且瞭解即將發生的事情。我靜靜的幫忙搬了些東西,整理現場,就躺在地上睡了(醒來發現有神秘人士怕我著涼,幫我蓋了被子)。

五點鐘,蓬萊舍裡宣布行動。我們知道圍籬擋不掉,警察趕不走,我們能做的,就是手扣著手,緊握彼此,用我們的身體告訴藍阿姨,「我們都會陪妳到最後一刻」。

五點半,在蓬萊舍外開了第一次記者會,之後就陸續往貞德舍移動。

六點半,藍阿姨走出貞德舍跟學生們說話。
我想起第一次來樂生院,就是在貞德舍吃藍阿姨煮的貢丸湯跟肉粽,當時我還有一絲絲的不安,但是看到樂青朋友們很自然的拿起碗筷大快朵頤,我也卸下了心房,開心享受藍阿姨的好手藝。藍阿姨不笑的時候看起來有點兇,眉毛是往上長的那種,但是不管什麼時候,只要妳跟他恢恢手,他都會露出最直爽,最開朗的微笑迎接你。今天的藍阿姨,還是跟往常一樣堅強。

接近七點時,樂生自救會的成員陸續出現,阿添伯特別叮嚀學生們要注意安全,「因為公理與正義永遠存在」。我跟阿雄抬頭看著襯著藍天的碎雲,感嘆天空好美。無奈的是,在美麗的天空下,卻即將發生那麼醜陋的事...

七點半,一位財法老師(補充:傅玲靜老師)講話講到一半,警察就出現了。現場學生拼命的高呼「請求葉金川署長對談!」,這時平常斯斯文文的喻肇青老師等人,竟然拉起了手,站在貞德舍前的小橋上阻擋警察前進。分局長對著老師們大吼「你們這是妨礙公務」,喻肇青老師以強硬的口吻回他「什麼公務?你們今天的公務是畫封鎖線,架圍籬,不是拆房子迫遷。」老師們用他們的身體,擋著警察,不讓警察靠近學生,靠近貞德舍。

「抓!通通抬出去!」分局長一聲令下,老師們被拎著四肢抬走了。接下來就是粗暴的拉扯,硬狠狠的拐子跟拳頭,一百多名學生,在一個小時內被驅散。

我看了手錶,我要記住這時間。八點三十三分,警察拆遷組用電鋸鋸開了貞德舍的門。藍阿姨在媒體包圍下緩緩的坐著代步車出來,我忍不住高喊:藍阿姨加油!藍阿姨加油!藍阿姨加油....

僵持了一陣子,終於在十點鐘左右架設圍籬的機械開始進入院區,任何靠近圍籬的人都被警察強制驅離,即使是記者也不例外,大門口有幾位記者激烈的跟警察爭執。而我也因為拍攝工人架設圍籬,在五名警察包圍下走到大門口。

這些年來,樂生院從封閉到開放,漢生病的污名漸漸消逝,囚禁的空間,化身為自然文化園區。政府的抗爭,我們屢戰屢敗。但是想起最早的口述歷史、油漆院區、樂生那卡西、大樹下音樂節、樂生影展,到近一年的文學週末、樂生社區學校、樂生圖書館、博物故事館。一批批的新人走進樂生院,認識這段歷史,認識阿公阿嬤,我們合力的創造了許多想都想不到的美好事物,這些是怪手壓不垮的情感與記憶。

今天,樂生院又重新回到戒嚴時期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阿公阿嬤還在,樂生還需要我們的努力!

[延伸閱讀]
孫窮理「樂生院還在」
慕情「靜靜的暴力」
飛翔月神「樂生」
Wenli「這裡是樂高共和國,你被重組了嗎?」
12/10補充:關於那天,我想記得的那些事情<-詳細的描述這一天 開始驅散1203迫遷貞德舍照片

2008-12-01

環評阻礙發展?看看貓空纜車吧


停駛一個月多後,土木等四大技師公會針對貓空纜車的鑑定結果出爐:建議遷移塔柱。

環評法自民國八十三年實施後,不管是公家或是私人,只要是開發單位都把它視為阻礙,甚至到處用「愛環境也要顧經濟」這種說法污名化環評,讓許多人責備環評「曠日廢時」,拖延開發使經濟停滯不前。

來看看貓纜。台北市政府先是宣稱它為「機械遊憩設施」而非大眾捷運,不必環評。而後為了交給捷運公司營運,又改稱他為「大眾運輸」,但這次則是趕緊在九十五年二月修法前動工,讓4.03公里的貓空纜車不需環評就能上路。

好了,沒有環評的貓纜不到一年就出事。
評估的成本,搶救的成本,遷移的成本,停駛的成本,貓空商家的損失成本,還有土方下民眾受驚嚇的成本,誰來負責?

學者跟環保團體不斷的想告訴民眾:環評不是阻礙開發,環評是將開發跟環境承載度放在天秤上比較,將開發規模和技術限制在環境承在度容許的範圍內,使開發效果能夠長長久久,永續經營。

可惜種聲音總是壓不過「快點開發快點賺錢」的聲音。

我認為這次絕對要找出負責的人,不是要他下台,而是要他負責,要讓這個案例能成為為來開發的參考。沒有妥當的環境評估,再快再大的開發都不會帶來滾滾財富,只會帶來無法復原的夢魘。


圖片取自:齊柏林『從空中看台灣』
相關報導:中國時報「貓纜鑑定 塔柱宜遷 復駛有得等」
==
寫完第二天就看到這則報導:經濟日報「陳武雄批環評 衝擊民間投資」
陳武雄說,環評審查漫無標準、環評委員的無限上綱,已造成民間投資的最大障礙,他呼籲政府應該正視環評對民間投資障礙的影響。 又一個將環評污名化的典型例子,環評委員非正職,領少少的出席費,卻要承擔「民間投資最大障礙」的指責與壓力,唉。

2008-11-30

冬日。樂生院

樂生療養院1130
我一直很喜歡樂生院的這兩棵樹。
幾年前興建迴龍醫院時挖掉了半個山坡,如今他們佇立在新舊院區之間,眺望新莊市,扮演著舊院區的屏障。

缺乏誠信的政府,終於又開始行動了,祭出12月1日限期拆遷的公告。意思是,明天過後,隨時會有怪手直駛進樂生,摧毀這一切。

今天中午剛走進樂生院,就看見幾個小朋友在斜坡上追逐玩耍,蓬萊舍裡放映著簡介幻燈片,news與樂青們在七星舍前面的圓桌開會,藍阿姨坐在貞德舍門口聊 天,中山堂裡面煮著湯圓,台北市假日農夫的學員們在剛布置好的文學館上課,教室外有媽媽正在餵小女兒吃椰子乖乖。好棒的感覺阿!

這一年來,樂生已經從院民與學生的抗爭,逐漸扎根,轉型成為迴龍地區居民假日休閒的空間,成為各地文化團體舉辦演講、電影放映、讀書會的場所,近日一箱箱的書本也開始進駐位於七星舍的樂生圖書館。

憑什麼?憑什麼怪手一來,這些就要化為泡影?

月初聽到這個消息時,我覺得好無力,不知道能做什麼。沒想到前幾天竟然接到news的電話,問我家裡的壁貼是在哪裡買的,原來他們正在把一間空房舍布置成文學館。

當場我才深刻的體會到「樂生沒有悲觀的權利」這句話的意涵。
從五年前保存運動開始時,樂生從來就沒有一天處於安穩的狀態,因為有院民的決心,學生們跟社會團體的集思廣益,新的論述、新的活動不斷又不斷的湧入院區,讓這片與世隔絕的山坡地變成了迴龍地區的後花園。讓我們這些以不同深淺程度經歷樂生運動的人看見了政治的現實,體驗了國家暴力,學習到人權與民主的價值。

就像Munch在他寫的「如果不拼,就說再見」裡所講的「七十年光陰,樂生陰鬱的活著,五年光陰,關心樂生的人,為它打造新的歡樂。後樂生時代,具有太多古老與現代的可能性,但是違法、失信和算計的政府全然漠視,僵化的腦袋只有一種做法,拆!拆!拆!」

如今,因為珍惜這一切,所以要繼續拼下去,樂生沒有悲觀的權利。


好文推薦:
Munch「如果不拼,就說再見」
豬小草「為樂生守夜。等希望亮光」
慕情「回到樂生,在冬日」

補充:政府所謂保留40棟的計算法
藍色可續住,但無水電。
橘色保留,住戶遷離,並不保證是否會癱塌。
黃色拆除,住戶遷離,五年後原地重建。
綠色全數拆除。

2008-11-29

1130樂生守夜


Losheng 1130 from swpave on Vimeo.

好久沒去院區了。
昨天晚上竟然又夢到自己躺在樂生門口的柏油路上,望著藍天,腦中想著「我好希望它能繼續保持這樣下去」(院區跟阿公阿嬤,不是只抗爭啦)

驚醒,打定主意這週末一定要到樂生去!

2008-11-22

我的國小教育:為你的權益站出來!

在美國讀小學時,有一次被同學欺負,我哭著找老師幫我解決。結果老師一來不是責備那個同學,而是轉頭問我「你為什麼不會捍衛自己的權益?」

假如那時候老師是責備那位欺負我的同學,今天的我大概就不會是這樣子了吧。(關注公共事務,愛發牢騷打抱不平)

我常常看著電視新聞,心理想著,為什麼台灣人民那麼相信「選賢與能」,卻又只會在這些「賢與能」侵犯自身權益時,用對著電視罵一罵的方式發洩掉不滿就算了。

難道是因為台灣人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乖乖聽大人的話,聽話的有糖吃,不聽話的就打屁股嗎?我們的中小學老師不曾教小孩子如何獨立思考,如何在傾聽、考量各方意見後,勇敢捍衛自己的選擇。

如果當時美國老師直接懲罰了那個欺負我的小孩,以後我再被欺負時,一定又是哭著找老師。當有一天老師莫名其妙打了我,我可能也會認定自己某方面犯錯了吧。

美國人很好玩,不只很愛爭取自己的權益,也很愛管別人的權益是否受到侵害。在超級市場裡如果有人插隊,旁邊沒在排隊的人也一定會喊出「別插隊」。有一次我們家的車在停車場被刮到,竟然有個老美走上前拿了張紙條給我們,說:「我看到那輛車刮到你們,所以抄了他的車牌號碼。」

我常常為台灣人心中沒有他人,更沒有「公共」的概念而感到心寒。

甘地的非暴力抗爭,絕食靜坐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當印度人看到甘地在折磨自己時,會感到痛心,所以紛紛站出來響應。可惜在今天的台灣社會,靜坐、絕食、用肉身抵擋警棍,在旁觀者的眼裡都只是「破壞社會和諧」的舉動,甚至會有人指著螢幕說「這種人自找苦吃,死好!」

這幾年陸續用旁觀或參與者的角度參與了許多政治、社會性的運動,我越來越覺得民主、自由、人權這些觀念一定要從中小學教育著手。我們必須讓孩子們知道:沒有人可以在你不允許的情況下用任何形式侵犯你,當妳遇到侵害時,千萬不要乾等其他人來幫你,你必須勇敢的站起來爭取自己的權益。

唯有如此,這個國家才有機會步上真正的民主之路。

[轉錄]為什麼勞工要關心稅改運動?--夏傳位

問:稅改是離我們很遙遠、也很複雜的「國家大事」,只有政客才關心,干勞工什麼事?而且大家很早就知道台灣的稅制有問題,也一直得過且過,為什麼這個時候突然要關心?

答:稅改在這個時間點「突然」變得重要,主要是因為實施多年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將在明年落日。政府長期以來依據這個條例替台積電、聯電等高科技業者以及國泰、富邦等金控公司減稅、免稅,每年減收1千多億稅金,全部由我們平凡的950萬上班族共同分擔,10年下來,沉默的上班族多承擔了1兆元以上的重稅,也造就了許多豪門巨富和光鮮亮麗的科技新貴。

如今,這些高科技業者的翅膀長硬了,不再需要依靠稅收補貼就能在國際間有競爭力,《促產條例》也即將落日,從明年開始,政府每年會多出1483億元的稅收,是時候將這1483億元稅收歸還給受薪族了。如果全數歸還,則每個級距的綜合所得稅可以大降3.5%至4%。

但是,那些長期享受免稅好處的財團巨富捨不得吐出這塊肥肉,又開始動作頻頻,向政府施壓。在最近賦改會提出新版的稅改方案中,這1483億元中只有300億元才是用來退我們的稅,其他1183億元還是要送給財團,讓企業營所稅降5%、保留功能性獎勵300億元、搭配取消「未分配盈餘加徵10%」(稅收損失230億元)。

這筆錢是我們沉默的勞工努力2、30年替資本家多繳稅金後理應還給我們的,是一種遲來的正義。台灣的勞工承受全世界最重的所得稅負擔率,所得稅中有75%都是由薪資固定收入族群來支撐,因為台灣的財團享受太多不合理的減、免稅優惠。這次因應促產條例落日而來的賦稅改革,是唯一、也是最後一次改變這種結構壓迫的機會,一旦錯失良機,未來不知何年何月才會再有改變的契機,你、我,甚至我們的下一代,都要永遠替有錢人繳納稅金,為了我們的下一代,這次一定要站出來!

問:有人說:「減稅才能救經濟」,降稅讓經濟動起來,國家稅收反而變多。何況「中華民國萬萬稅」是人民的普遍感受,政治人物貪污多,效率差,我們每年繳稅都很不甘願,所以讓政府少收點稅不是很好嗎?

答:台灣的大財團極力推動減稅,由 「中華民國工業總會」耗費鉅資在電視上強力 打廣告,就是持「減稅救經濟」的理由。表面上,這好像牽涉「大有為政府Vs.小而美政府」哪一種對經濟發展較有利的學術爭辯:主張大政府的人強調經濟發展的許多關鍵要素無法由私人提供,只能靠政府,而政府必須要有充足稅收才能做事,如基礎建設、高

水準的教育、國民的社會安全保障、科技研發、新興產業的風險承擔等等;主張小政府 的人則強調「輕稅簡政」才能刺激企業活力,鼓勵個人創造力與消費,活絡經濟。

表面上看,台灣富人的減稅主張得到了鼓吹「小政府」的經濟學理之支持,但這樣 看就太抬舉台灣的富人了,他們才不管什麼是非,只想貪圖更多的減稅利益,學理只是用來掩飾貪婪、裝飾門面的工具。事實上,就算全民都同意台灣要朝向「輕稅簡政」的小政府理想邁進,這些富人也必須大幅加稅才行!

稅的基本概念是:稅收=稅率×稅基。台灣目前的病徵是稅基不斷侵蝕縮小,導致稅率偏高無從下降。譬如,台灣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稅率很高(40%),香港只有15%、新加坡只有20%,的確符合一般人「中華民國萬萬稅」的印象;但實際上收到的稅佔國民生產毛額(GNP)的比率,卻從1992年的18.6%,逐步下降到2002年的12.3%,不及新加坡15%、香港16%、韓國19.8%、日本21%、美國22%、英國30%以及北歐國家35%到40%,台灣國民平均的「租稅負擔率」幾乎是全世界最低。

為什麼稅法中規定的稅率很高,但實際的「租稅負擔率」卻很低?答案很簡單,因為有些人不繳稅,而且這些人還都是有錢人。根據財政部透露,台灣年收入破億元以上的富人有40位,其中卻有8位分文不納稅,這樣公平嗎?

稅基被破壞,結果當然是政府赤字大增。根據泛紫聯盟估計,至2004年底,政府債務餘額保守估計已有9兆3511億,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已有91%,這是非常危險的徵兆,美國政府負債佔GDP比例為50%,英國56%,法國64%,德國60%,都比台灣低很多。

到2001年以後,政府歲出的「賦稅依存度」已下降到只有51%,意思是說,政府每花費100元,只有51元來自稅收,另外49元要靠變賣國有土地、股票等全民資產,以及舉措各種帳面上或隱藏性的借貸來支應。

這等於是在揮霍我們未來子孫的財富。

現在減台灣富人的稅,等於未來加我們子孫的稅。因為國家的負債最後總得有人來埋單,每減一次稅,其實就是在醞釀下一次加稅的能量,因此今天怎麼減下去,總有一天又會怎麼加回來。

輕稅的前提是稅制沒有扭曲,稅基都很健全。有錢人都不繳稅,當然一般老百姓的稅率降不下來;反之,倘若稅基能擴大與健全,就能對所有人減稅,達到輕稅簡政的目標。

所以,問題不是「大政府Vs.小政府」的爭議,而是「對所有人減稅Vs.只對富人減稅」的爭議。

問:這樣說來,台灣稅制好像真的很扭曲,到底有哪些減、免稅的浮濫和不公?

答:過去幾年來,藍、綠兩黨都替財團和鉅富減了許多稅,嚴重破壞台灣稅制的公平性:
由於
由於上面這些項目的減、免稅,國家每年減少7000億元的稅收;而能夠利用上述稅負減免來獲得龐大利益的人,也只有位於金字塔頂端的財團和鉅富。

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是所得稅,所得的來源可分為薪資所得和資本利得。以上減免項目幾乎都是「資本利得」,導致台灣稅收來源高達75%來自我們領死薪水的上班族,只 有25%來自資本利得;但其他國家的稅收從資本利得而來的比例約佔50%,比台灣高出 許多。

問:但是,有人說遺產稅與贈與稅的稅率太高,導致有錢人都將錢匯到海外,不利台灣經濟。因此,最好降低遺贈稅,讓資金回流台灣,政府也才能真正課到稅。這個說法對嗎?

答:美國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還好現代國家發明了遺產稅,不然像我這樣毫無家世背景的窮小子根本沒有白手起家的機會」。遺贈稅又稱「富人稅」,其用意在於平均社會財富,避免財富隔代移轉的不公。沒有遺產稅,就沒有「立足點平等」這回事。

資本家團體不斷遊說政府,要將遺贈稅最高稅率50%一口氣降到20%。但是,在遺產稅總稅收240億元中,有48%是由金字塔頂端最有錢的人(亦即適用最高級距稅率50%的人)

繳納,一般中產階級的遺產稅負擔相對很低,一口氣將最高稅率從50%降到20%,圖利了誰,答案很清楚。

在全球化趨勢下,資金的移動快速而多變,遺產稅乃是死亡當時的機會稅(除非死亡才課得到稅),跟資金動態進出間的關係並不大,將遺產稅的調降當成是促進資金回流的工具,顯然牛頭不對馬嘴。

更重要的是,死亡時的遺產稅跟生前的所得稅相輔相成,息息相關。如果所得稅公平課徵的精神能夠落實,則稅制上便無須在一個人死亡時再設置一道「最後防線」。台灣正好是因為有錢人在生前都盡量逃稅,導致遺產稅迫不得已變成維護稅制公平正義的「最後機會」。由此可知,所得稅的扭曲(尤其是資本利得課不到稅)才是真正亂源,而且牽一髮動全身,也扭曲了整個稅制。遺贈稅調降的議題不是不能討論,而是必須同步將其他漏洞補起來,再來談遺贈稅調降的問題才有意義。

問:那公平稅改聯盟在這部份的主張是什麼?

答:稅改聯盟的主張可以用一句口號總括:「人民減稅,富人加稅」。換句話說,就是要將上述嚴重扭曲稅制的「資本利得不課稅」現象矯正回來,其中包括:

1.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完全落日,不要再借屍還魂。
2.土地增值稅以「市價」取代「公告地價」課徵。

3.復徵證所稅:以大戶、鉅富為課徵標的,讓散戶、每年賺取的金額在1千萬以內的投資大眾不會被課到稅,而且盈虧可以互抵,前一年虧損可以抵減次年的財產交易所得。

問:但是,我能做什麼?老百姓微薄的力量,有可能抵擋資本家強大的遊說勢力嗎?

答:倘若我們都保持沉默,倘若六大工商團體的「建言」都一一實現,那將是一個極其恐怖、難以想像的世界。經濟部已經替資本家擬出「新產業三法」,幾乎涵蓋了原「促產條例」中的所有租稅優惠,等於是「課多少,補多少」。除此之外,六大工商團體還加碼喊出:
1.調降個人綜合所得稅;2.取消未分配盈餘加徵10%;3.取消最低稅負制;4.兩稅合一設算扣抵制改為股利免稅法;5.調降遺贈稅。

以上專有名詞雖然不好解釋,但我們也可以猜到,資本家趁著稅制要改的契機,不僅企圖把多課的稅通通拿回來,還獅子大開口多要很多不屬於他們的利益。難怪工總的「減稅」廣告可以不惜成本,長時間、密集、多管齊下地播送,企圖對人民洗腦。假設我們預估廣告要花的成本約一億元,那麼每年回收的「利潤」至少也在一千億元以上。天底下還有更好賺的生意嗎?

但「人民力量」沒有我們自己想像的薄弱。理由是:大多數人民對於稅制不公的情形都有了解,人民不是笨蛋。沉默不代表麻木,憤怒其實藏在心中,只缺集體發洩的管道。

《天下雜誌》最新的民意調查可以佐證:

*61%的民眾認為,目前台灣稅制最迫切而要改革的問題排序,仍然是讓要有錢人多繳稅,解決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

*64%的民眾主張企業所得營所稅率 25% 應不變或提高。

*證券交易所得稅是否恢復課徵?民調顯示有54%的民眾贊成恢復課徵,遠高過反對者的30%。

*相較於近來不斷播放的「減稅」廣告,近 5成民眾傾向擴大政府,認同政府應抽較多稅,並投資在教育、社會福利與照顧窮人;有 47%的人認為減稅只會使有錢人愈有錢,窮人愈窮,僅有 34%的民眾認為政府該減稅。

這股沉默的力量即使只有一小部分宣洩出來,也是非常可觀,因為它會帶來強大的共鳴,任何政府都不敢忽視。公平稅改聯盟預定在12月中旬舉辦遊行,讓政府知道我們的心聲。目前幾乎所有報紙的社論都支持公平稅改理念,現在只缺人民自己站出來說話,讓輿論進一步帶動更熱烈的討論,讓真相彰顯,讓社會的集體理性發揮作用。這場運動的訴求是公平正義、是人民的生存權、是下一代不要揹負我們這一代債務的「世代正義」,它超越藍綠、不是嗆馬,也不是挺綠。事實上,政府目前對於稅改還沒有做出任何最終結論,遊行其實可以提供政府強而有力的民意支持,抵擋資本家無理的需索,讓政府做出對的決策。這個運動如果有顏色,它的顏色應該是彩虹!

(本文由全國產業總工會提供/作者為永豐銀行產業工會總幹事)

原出處連結

消費券

以前經濟系的老師告訴我們:「美國人在菜端上來時會問『牛肉在哪裡?!』,我們念經濟學的,要問『成本在哪裡?!』」

台灣的新聞很有趣,特別是電視新聞。當經濟持續衰退,陳雲林來台造成的餘波未平(國際主權,責任歸屬,國民兩黨支持者的分裂,及野草莓學運等等),教官政風又回到校園的時候。行政院只不過拋出一個消費券,電視新聞就到處報導民眾笑呵呵,一副舉國歡慶政府送紅包的樣子。

消費券,成本在哪裡?!

請告訴我這些媒體報導不是真的,只是某些記者呆頭,千萬別告訴我台灣人真的那麼單純可愛!政府收了我們那麼多的納稅金拿去補貼財團,國家靠舉債負擔社會福利與公共建設,今天不過是發一些零頭給人民,就能換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喝采?

-----------
華爾街日報:消費券太輕率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本報香港二十一日電】

2008.11.22 02:23 am

對於台灣發放3,600元消費券,華爾街日報亞洲版21日的社論批評這是一種「輕率的計畫」(harebrained scheme),不僅收效甚小,而且債留未來,倒不如減稅與改革缺乏效率的法規制度,才能真正促進台灣的經濟發展。

該社論指出,馬英九總統的民意滿意度已經跌到20%出頭,他可能希望藉消費券轉移選民注意,不去檢視在馬政府治下經濟萎縮、股市腰斬的事實。

對於馬政府所估,消費券可在明年促進0.64個百分點的國內生產毛額增長,華爾街日報亞洲版非常懷疑,因為經濟狀況不佳的消費者傾向把消費券用在不得不花的錢,然後把「多出來」的錢存起來。

社論批評,消費券僅是馬政府欠缺思慮的政策之一,其他還包括股市禁止放空到年底,以及動用150億美元政府基金進場護盤股市。這些可能都是當下在政治上受歡迎、長遠來說卻對經濟不利的政策。

亞洲華爾街日報原文

2008-11-21

[轉錄]野草莓運動的啟示--湯志傑

因為我的版型窄,所以過去遇到長文章我都選擇貼連結就好,但湯老師這篇寫的觀點真的很貼近我最近一直想整理出來的想法,於是破例貼了整篇文章。有耐性的話不妨慢慢把它讀完吧。
-------------
野草莓運動的啟示:別把民主從台灣的珍貴資產變負債

湯志傑,中研院社會所助研究員
2008/11/17初稿,11/19修訂

當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大黨都釋出傾向朝報備制的方向修改集遊法的訊息,同時野草莓學運卻無法匯聚足夠的(人氣)壓力,逼得馬政府與劉內閣挺不住而道歉究責,以致最初的新鮮感一過,便因缺乏衝突點而無法繼續吸引主流媒體的關注,乃至自己也因多日堅持下來兵乏馬困,內部不乏收場之議,似乎內外都不看好,只靜待其自然結束之際,身為「大人」的我們必須反躬自問,我們是否曾真的認真聽過他們的聲音,是否真的了解這些單純而素樸的年輕人為何能一再創造驚奇,是否曾好好利用過他們提供的這個機會,真誠而深刻地反省過自己的所作所為與台灣當下所面對的困境?還是,我們依然一如故我地把這看成小孩子的遊戲與年輕人的天真囈語,依然按照我們舊有的思維邏輯來看待這個尚不知該如何命名的新物種,以致錯失這次難得的反省機會,而要有再次滿地找眼鏡的準備?

  從舊世界的眼光來看,野草莓學運作為「運動」,的確有它青澀不成熟之處,不論是就論述的深度、議題的廣度或動員的能量與組織運作的模式來說,迄今為止似乎都有其難以跨越的局限,以致無法趁勢一舉達成其要求馬政府相關人等道歉、下台及修改集遊法等明示的目的。然而,如果我們只從這個角度觀察這場「突發的」、「偶然的」學運,不但無法理解為何一大群彼此本不相識的年輕人竟可互相信任,共同為了一個素樸的理想,以直接民主的方式,奇蹟般地一路堅持下來,成功創造出一場大家意料不到的運動,更沒有掌握到這場「運動」的深刻意義與價值,而這是絕無法依據外顯目的的達成與否來估量的。

  由於這場意外的運動源起於大學生們對於警察違法侵犯人權的單純義憤,所以發起者一開始只把調子設定在捍衛言論自由、人權與推動修改違憲的集遊法等訴求上。當這些彼此既不相識,又無運動經驗的一群人,不期然地相聚而擦撞出一場學運,自此開始踏進複雜的「大人」世界後,雖然承載著許多人的期望,卻面對著更多的懷疑,乃至被媒體刻意欺騙而落入圈套,自然也只能邊做邊學,走一步算一步,小心翼翼地維持他們原來訴求的主軸,而不敢貿然擴大或升高他們的訴求,但這不表示這些年輕學子對台灣目前面臨的問題的認識僅止於警察侵犯人權,僅止於從民主倒退回威權這一端而已。

  事實上,就在他們回應「大人們」諸多質疑的眼光時,就在他們對審議民主的身體力行中,他們用語言也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大人」世界,對既有藍綠二分邏輯與媒體慣有思維模式的深刻質疑。雖然,他們目前可能還無法清楚地、有條有理地逐一條列這些深刻的質問,而只能用青澀的語言與實際的作為隱約地觸及或點出這些問題,但這無論如何提供了我們一個寶貴的契機,認真去審視來自這批成長於民主而非威權的年代,有著不同於我們的成長經歷,用不同角度看世界的新世代的深刻質疑:我們這些「大人們」,包括主導國家大政走向的國民黨及民進黨等袞袞諸公在內,真的準備好要帶領這些新世代一起步入新的世紀了嗎?我們曾清楚地指出了該把台灣領向何方了嗎?還是我們其實只是等著被淘汰,留待這些正在崛起、一天天成長茁壯的新世代在不久的將來來領導我們?

  對照國、民兩大黨這次在江陳會中的表現,把台灣得之不易的民主從資產變成負債,我不能不由衷地感謝、讚嘆這批年輕學子的努力和表現。在這次兩岸歷史性的會談中,呵護並捍衛了台灣珍貴民主資產的是他們,而不是我們這些「大人們」。所以,我認為野草莓恐怕不止於某些論者以為的學運的「春訓」而已,而是整個台灣未來領導世代的春訓。這批真正在「民主」時代成長的新一代不但以實際行動教導我們這些「大人」,民主是該如何使用的,是可以並且應該邀請抗議的不同聲音一起加入討論,而不是拒之於外;同時也以一路跌破眾人眼鏡堅持到現在的實際行動展現了,民主可以創造出怎樣令人驚奇的可能性,可以帶來何種沛然未之能禦的力量。

  反觀國、民兩黨在這次兩岸的會談中,出於彼此短期政治計算的考量,一路下來幾乎都是在眾多替代選項中做出最差的選擇,輸了自己政黨的政治前途也就罷了,最糟的卻是賠上了台灣民主的未來 – 在面對威權中國時我們唯一足以憑恃的資產。打從一開始,馬英九總統就沒有展現出作為民主國家領袖的高度與格調,以全民總統的姿態邀請在野的民進黨等共商,藉由民主的方式式整合出能凝聚全民共識、以全民為後盾的對談方案和策略,而是自恃其實只是「一時的」的七百萬票的民意,強悍地忽視在野黨「時地不宜」的警告,乃至不自覺地自始便為統戰、談判高手的中共所引導,還暗自高興能策略性地把在野黨排除在外,獨佔促進兩岸「和平」與經貿交流的光環,終於導致製造並強化內部分裂與衝突的結果,付出折損民主的巨大代價而不自知,還沾沾自喜於國際上的曝光度,以及民進黨同樣失分的表現所帶來的短期政治利益,運用威權統治時期一貫的技倆,傾全力再次將其抹黑為暴力黨。

  不過,在這次民主的期中考中,民進黨的表現同樣不及格。身為才剛剛下台,不再是不識執政之無的反對黨,民進黨不曾根據其執政的經驗,就談判的議題與內容提出過清楚且具說服力的替代方案,分析幾項可能的協議將對台灣造成怎樣的影響,應當如何取捨才是台灣最好的策略,強力訴諸輿論與民意的支持,來影響談判的具體走向,展現出足堪引領台灣未來的想像力、視野與氣度。因此,儘管國民黨選擇「國共和談」的模式失格在先,民進黨的乏力無能同樣失分在後。可惜的是,就算國、民兩黨無法捐棄彼此的成見,衷心地合作,以民主的方式整合出共識,至少也應該分扮白臉黑臉,以分進合擊的方式在與中國的對談中盡力為台灣爭取利益。

  我們看到卻是最糟的結果,鼓吹外交「休兵」,自許能為兩岸開創「和平」契機的馬政府不但不曾考慮援引在野的異議聲音作為談判的籌碼與施壓的策略,讓來自威權統治下的中共代表經歷一場真正「民主」的震憾教育,同時成功向世人展示台灣的民主是成熟而健全的,反而是擺出近乎奴僕的恣態,按照威權中國的公安規格來接待這位儼然是主子的「客人」,以強悍的鎮壓手段與內部流血衝突來堆砌兩岸和平的假象,讓台灣一夕之間從民主倒退回威權。反過來,民進黨的表現同樣不及格,穿上西裝、錦衣玉食後好像就忘了要怎麼載斗笠、捲袖子,無法以高度的紀律與自我節制,在街頭給予中國代表足夠壓力的同時,又能表現並維持台灣民主的泱泱風範。

  會有這樣的結果,顯示出儘管國民黨與民進黨共同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囗頭上都支持認同命運共同體或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實際上卻欠缺一體感,不認為彼此同屬一個政治社群,擁有共同的未來,以致雙方連起碼的基本信任都沒有。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堂堂的民選總統,竟然失格到要跟抗議的反對黨玩起捉迷藏的遊戲,才會刻意當著「外人」的面打起「自己人」的屁股來,結果換來的卻只是一句還聽不太真切的「你」而已。這真的是最最糟糕的結果。儘管馬英九總統囗囗聲聲說在主權的問題上對中國不會有任何的退讓,而且實際上可供選擇的光譜極為寬廣,從稱呼總統、台灣地區的領導人、先生等等到避而不見都可以,結果卻硬是毫無必要地在國際媒體的眾目睽睽之下接受「你」的稱呼,然後草草幾分鐘收場,事後卻還阿Q地、志得意滿地以為成功。

  不知馬政府到底是太過天真還是太過無知,竟然把這些當作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椿,完全不放在心上。事實上,包括以中國的威權維安標準為台灣的標準、更改會面時間、稱呼等等在內的這些瑣屑小事,在在會讓中國「看破手腳」,明白告訴中共擁有七百多萬選票支持的馬政府其實只是顆軟柿子,連民眾的抗議都會害怕、都無能力處理。於是,我們不但沒有示中共以民主的強項,反而是示人以弱,這豈不是明著誘惑在歷史上屢屢藉國共和談得利的中共趁此無知而又無能的國民黨政府主政的良機來謀取利益嗎?面對這樣一個失格而又無能的馬政府,台灣的新生代怎麼敢把決定台灣未來命運的責任交給他們呢?

  當然,光譜的另一端,最近不斷控訴被國民黨司法清算的民進黨,也不會是新生代願意託付、敢託付的選項。因為,與其說是國民黨的清算,不如說是民進黨過去八年的施政作為對自己的清算。為什麼八年過去了,懷著眾人民主期待上台的民進黨,未能在執政時有所作為,讓台灣的各個層面、讓既有的結構變得更為民主化,而只是滿足於分一杯羹,滿足於確保自己的一份利益。例如,要不是民進黨對於主流媒體的民主化與公共化毫無作為,這次學運未必得如此依賴網路的管道來突破媒體的淡化、抹黑與封鎖。更重要的是,民進黨這些年內在中央與地方執政時諸多不當的作為,例如部分縣市長不准紅衫軍集會遊行,都不斷耗損著台灣的民主資產。雖然公民投票法是在民進黨執政推動下獲得實現,但也就是在陳水扁總統的任內,公民投票這項原本是化解台灣內部紛爭與歧異的民主利器變成了私心自用的工具,以致本身反成了爭議的來源,從而讓我們看不到一絲希望的曙光。

  令人慶幸的是,就在這個令人感到絕望的時刻,野草莓學運讓我們重新看到一線希望,以及擁有一次寶貴的反省機會。早在圍陳抗議之前便已經站出來,在街頭暴力衝突之前便已經站出來,並且一路「陰錯陽差」跌破眾多「大人」眼鏡延續到現在的野草莓,雖然名符其實是個偶發的結果,但它的參與者卻以實際經驗證明了,野草莓之所以能成為一場「運動」,絕非出自偶然或僥倖,只是我們這些仍習於用舊世界的眼光來看它的「大人們」看不出而已。

  成長於民主時代的年輕學子們,只需根據自己素樸的感知,而無需任何法學的訓練,便知道陳雲林訪台期間種種警察侵犯人權的作為是不對、不公、不義的。這甚至還不必訴諸憲法保障人權的層次,而根本就是正常民主國家中「非法的」執法行為。令人痛心的是,不只是別有私心的國民黨政客,不只是毫無分辨能力,只知抱掌權者大腿的主流媒體,就連頂著哈佛法學博士頭銜的馬總統,都異囗同聲強調警察的行為「合法」。幸而抱著素樸正義感的學生們站了出來,直斥國家侵犯人權的作為,要求當政者道歉或下台以示負責。他們或許未必人人皆清楚地認知到,包括民主或合法與否等象徵符號的使用,都是在一次次的事件中,在一次次的使用中重新確認其意義,劃定其意涵的範圍,但他們發自內心地覺得,一旦今天我們默認把這些國家暴力的行為界定為合法,認定是自許為民主國家的台灣可接受的行為,那麼將與威權殊無二致。也正因為有他們這番自發的、素樸的堅持,才有幸沒創造出以威權為實質的「台灣式民主」的奇蹟,使得台灣空有民主之名,卻無民主之實。

  誠如馬總統所說,「問題不在報備,而在暴力」。因民進黨而起及非因民進黨而起的街頭非法暴力行為固然需要嚴正譴責,但自然會有公權力機關予以懲罰。然而,壟斷「合法」暴力之名的國家,骨子裡認為挺兩天就沒事的執政者,卻不會受到國家自己的追訴,因此更是人民關注的對象,更是需要監督的對象。學生之所以不滿足於修改集會遊行法而已,正在於如果他們今天不能累積足夠的壓力逼得掌握國家暴力,掌握人民生殺大權的行政首長就「違法」、「違憲」侵犯人權的行為做出檢討,清楚承認錯誤,做出必要的道歉與追究責任的話,日後就是施行報備制,我們一樣還是要面對這樣的「合法」侵權行為,而且只會日甚一日,往過去威權的方向傾斜。這些年輕學生們或許無法在理論上說清楚事件與結構的辯證,但他們素樸的正義感告訴他們,這是不容輕輕放過的小事,一旦退讓,台灣的自由與民主就是一步步地倒退。只要翻翻最近這段時間內主流媒體充斥的威權心態,看看有多少嫌警方作為不夠強勢的報導和評論,乃至有馬英九因無力維持基本秩序以致神話破滅的論調,就可知道學生們的堅持是多麼地難能可貴。

  然而,野草莓學運最珍貴、最值得重視的,還不在守護台灣的民主與自由,不令其退倒上,而在於它在台灣民主政治史及社會運動史上所立下的典範意義。在發起者及工作幹部自始便有意識地堅持下,自由廣場上的學子們以親身實驗昭示我們,民主是門學習與異己相處的功課,必須學會包容、寬容異己,學會互相信任,而不是有我無他的殊死戰。當威權下成長的一代還在互推責任,連認錯與承擔的勇氣都欠缺,遑論提出能吸引人,並且能真正落實的台灣長遠發展藍圖的時候,真正在民主時代成長的一代以具體的實踐教導我們這些自以為識見高其一等的「大人們」,民主原來應該如何運作,又可以帶來何等彌足珍貴的創造性與可能性。儘管這些年輕學子來自四面八方,彼此原不相識,毫無互相信任的基礎,卻可以在共屬一個社群的前提下開誠布公地合作,以理性辯論的審議民主模式,以傳統眼光來看極無效率的組織運作模式,開創出一個新的運動模式。

  儘管先在的運動條件是如此地不足,儘管他們採用的是如此煩瑣、令人疲累的程序,儘管他們決策的步調看來極為緩慢,從舊世界運動組織者的角度來看甚至常常錯失許多良機,但由於整個運動是建立在全體參與者民主共識的基礎上,所以野草莓才能展現出十足的韌性,也因此屢屢讓人跌破眼鏡,在主流媒體及「大人們」不看好的情況下一路堅持至今。

  或許,換個角度來看,野草莓不是那麼地毫無基礎。對這些成長於民主年代的網路世代來說,網路上的論辯早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理而非以力服人已逐漸已內化為人格與個人的習慣。也因為這些在辯論中成長的一代不乏隨著年齡與識見的增加而改變認同與看法的經驗,所以他們更能設身處地為持不同意見者設想,更有寬容異己者的氣度,因此也更能在維持彼此歧異的基礎下合作。這是我們這些在威權下成長的一代難以想像的情形,也不曾有過的經歷,是我們必須向這些鄉民們致敬與學習之處。

  正是這些將民主深化為自己人格一部分的新世代,而不是我們這些成長於威權體制下,仍習於對抗二分的「大人們」,讓我看到了超越藍綠的一線曙光。或許,受限於運動的主題,或許,受限於迄今的經驗限制,他們並沒有清楚提出要如何超越藍綠,提出一組能彰顯新世代的想法,足以引領台灣未來走向的替代區分。但是,野草莓的年輕學子們至少已明白地唾棄了簡化的藍綠二分邏輯,拒絕凡事「先問黨派、次問利益,最後才問是非」。在這批台灣未來領導世代的思維傾向與人格特質上,我看到了值得樂觀期待的希望,而這有其值得重視之處。

  因為,儘管表面上台灣的政治體制上已有了從威權到民主的轉換,但其實台灣社會在許多層面上都還沒有真地「民主化」,民主仍然欠缺一個足夠深厚的社會基礎。在推翻了明顯的威權體制的惡之後,我們面對的毋寧是更為嚴峻的考驗。由於我們在未建立起理性論辯的民主傳統、未培養出公民的民主人格的情況下,便從威權跳入表演政治、媒體政治的年代,並且始終糾纏著國家認同與族群政治的問題,以致國、民兩黨(或所謂的藍營與綠營)只需推出一個媒體形象夠好的候選人作為形式上的共主,便可以繼續用比爛的方式,用最簡便的藍綠互鬥或族群動員的方式繼續坐享其位,繼續分贓下去,繼續維持既有的山頭勢力結構及彼此權力間的平衡,繼續以犧牲台灣社會整體公益的方式來牟取個人的私利。也因此,在台北市長任內即已清楚顯示力不足勝任的馬英九,依然能在藍綠結構及媒體刻意塑造光環的情況下,被送上總統寶座,以致有此次的民主倒退。令人悲觀的是,依到目前為止的發展來看,民進黨推蔡英文為主席似乎也只是複製馬英九的模式而已,同樣令人看不太出來希望何在。

  可喜的是,在野草莓的身上,我隱約看到了,光靠黨產的實質資源或是光靠愛台的空洞囗號,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都會被淘汰。這批新世代要的是是非,要的是足以領導台灣未來的視野、想像力與氣度。或許,這批年輕學子尚未能清楚地表達出這些對台灣社會現況的深刻質問,或許,他們還無法提出超越、改善現況的具體行動綱領,但是,身為「大人」,我們必須自問,面對這些質疑,我們真地準備好了嗎?還是,就像國、民兩黨以及眾多的主流媒體一樣,我們依然習慣用舊的思維和舊的語言來看待他們,而絲毫未察覺到我們可能很快便會被時代淘汰,被新的世代淘汰?

  如果,我們「大人們」還有些自我反省的能力的話,那麼,如何在維持台灣既有的自由、民主、經濟發展與政治自主性的情況下,面對中國在軍事與政治之外,也日益在經濟上成為不容忽視的強權這個現實,在生活在台灣社會的人同屬一個政治社群的前提上,如何善用既有的民主資產,在立基於不同的過去的基礎上面對共同的未來,回應當前全球化的局勢與挑戰,將會是野草莓學運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2008-11-16

Idealism


野草莓 idealism 廣場重聚版MV from BestWill on Vimeo.
從陳雲林來台那一週,到後來野草莓的行動,透過網路跟實際現場的觀察,我學到了好多,也思考了很多。

進行式,因為還沒落幕,所以還有各種可能。

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把這些觀察用比較有脈絡的方式整理好,表達清楚。
但是我衷心的期望台灣人們,無論妳經歷過什麼樣的成長背景,現在站在什麼位置,都來練習看看,用傾聽和理解,取代指責與謾罵。

學生們有很多我不能理解也不甚認同的想法跟作法,但是他們,跟我都一樣,都還在學習。學習跟自己不同的人溝通,學習政治運作的權力關係,學習媒體的價值判斷,學習作為一個公民。

台灣社會從不缺多元的意見,缺乏的是意見之間彼此的尊重與信任。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來試看看吧!
---
好文推薦:走鋼索的民主(用量化統計說明台灣人的民主觀)-取自:地圖會說話

昨天1115野草莓大會師拍的一些照片

2008-11-11

拜託別再切割、攻訐同路人了!!


野草莓學運的bbs版上有人提議應該聯合北中南的學生,一起向青年樂生聯盟致敬。當中有人贊成,因為樂青這幾年一次又一次的行動,讓年輕人隱約的感受到國家暴力從來沒有停止壓迫弱勢族群; 因為樂青的組織分工經驗,讓這次野草莓能夠在短時間內集結。也因為樂青的行動,讓我們年輕人發覺自己並沒有那麼無力。

但是當中卻也有人反對這項提議,因為「容易模糊焦點」

這幾天一直有跟樂青的朋友們聊天,講我們對野草莓學運的期望,我好希望好希望這次的經驗,能夠讓更多年輕人(或「大人」)反思樂生療養院的處境。讓她們知道,即使你只是和平靜坐喊口號,警察一樣可以毫不猶豫的施加暴力。即使你們的論述再正當,政府仍然可以充耳不聞。就算政府給你承諾了,他們依舊有辦法在暗中捅你一刀。除了隨時警惕,時時準備好挺身爭取我們的權益,別無他法。

但是當我看到那些反對的聲音時,我真的很難過。什麼叫做「模糊焦點?」你們今天挺身追求的,是一兩位首長的道歉,署長的下台?還是要透過社會教育,透過立法行動,改變社會價值與不當法律呢。

如果你今天追求的是社會教育,請將人權、平等、尊嚴等價值喊出來,並且真心的相信,讓所有的人都聽見。如果你今天追求的是立法,那就必須要仔細研擬修法方向,與立法委員接觸,到各黨團遊說協商。(拍謝,創制複決權只存在於課本裡,修法就是要透過立法院)

每一項社會改革當中,都需要有人負責策劃,有人動員,有人組織,有人管理,有人在街頭提供民意支持,有人在議會裡打滾。不要瞧不起那些圍城時丟石頭的阿伯阿嬤們,他們有些人從年輕時曾為我們今天的自由民主,搭著遊覽車上台北抗爭,幾十年後他們還是堅持同樣的理念。不要瞧不起那些有政黨背景的黨工或立委,他們比你們瞭解政府內部的談判,交易方式。更不許瞧不起那些比你們更早走上街頭,跟妳們一樣爭取人權、自由、平等價值的民間團體,因為是有他們的衝撞,他們的經驗,才有今天的你們。

昨天我在現場看見許多民間團體主動捐贈礦泉水,幫忙提供伙食或整理環境,他們都默默的在一旁為你們加油打氣,你們以為這都是理所當然嗎?你們憑什麼切割他們?!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你始終是溫室裡的草莓而已。

(憤怒文到此為止)
圖片是去年911樂生門口施工當天拍的,到現在我看到這些照片還會難過
好文推薦:我必須一再提起,才能烙印你們,對他們--哈囉~馬凌諾斯基

樂生籌備圖書館,募書中喔~

2008-11-10

新媒體的野草莓學運


剛剛跟王阿茜從自由廣場走回來,沒有做什麼,純粹下班後去看一看「現場」。畢竟,媒體上的報導只是一個個片段的現場,還不如自己親身去擷取一段現場。(當過記者更深信這點:不到現場,不要相信!)

其實這次的部落格文章真的很多,多到絕對不缺我這一篇,所以我一直在想,我還能做什麼呢?

大概是被憤怒沖昏了頭吧,我到今天才意識到,這次很大一部份的問題是出在新媒體使用者所接收到的訊息,比舊媒體(電視、報紙)完整,而且多元很多。像我昨天跟我媽聊到警察執法過當,她講來講去都是上揚唱片的事情。但是我講得出三名部落客在中山北路上被粗暴的推上警車,甚至折斷手指。民眾騎車掛著藏獨獅子旗就被警察沒收,還有所認識的公民記者到現場拿DV錄影就被抓到圓山分局的種種事件

對於我們這些習慣接收新媒體訊息的人而言,我們看見的是警察反應過當,直接違憲侵犯人權。但是對於那些習慣從電視接收新聞的人而言,上揚唱片那事件確實過份,但還不算是是「肢體暴力」,他們所見到的肢體暴力,是晶華和圓山外民眾動手,警察暴力驅離,因此會有「為什麼學生只譴責警察,不譴責暴民?!難道警察活該被打嗎?」的聲音。

想通之後,我發現有件事情是我們鄉民們絕對要做的,那就是跟父母們聊一聊,把我們在網路上所看見的眾多警察執法過當影片寄給或播給他們看。如此一來,他們才有可能瞭解學生的行動,並且強化他們在跟朋友聊到這次事件時的論述證據,逐漸改變那些舊媒體使用者的觀點。讓台灣逐漸轉型成為公民社會,不管政黨怎麼變,人民都會珍惜並且挺身捍衛這些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平等權益。

2008-11-06

我家也有大樹!

今年王阿茜的生日,我送了他一棵大樹。
前幾天都晚下班,今天,我們合力讓他長出來囉~

2008-11-04

Don't Vote



美國每次大選前都會有些很有創意的活動,剛剛看到這個,讓這些好萊塢明星告訴你為什麼不要去投票吧。XD(又是一個外國藝人比較有公民責任的例子)

其中一個論壇上有人對於影片的結論:「假如你關心醫療保險、人權、全球暖化、同志權益...就去投票吧。」提出了另一個選項:「假如你真的不投票,請用聲音表達!上街頭抗議,在投票所集結,讓別人知道為什麼不應該投。」我覺得很棒。

民主有很多形式,現行的代議制度讓我們透過投票選出「理想的候選人」,但如果沒有理想的候選人,或是當選人沒有依照我們的意思行使權力,我們也不應該放棄發聲的權利。之前幾次選舉都有人提倡廢票,老實說我覺得那還蠻沒意義的,明明有很多話想講,浪費時間去排隊領票了,卻跟那些蓋私章的人一樣被當成「失誤性廢票」,還不如帶支粗一點的麥克筆,把你的看法大大的寫在票單上,至少唱票時還會被看見。

今天台灣官員、民代、警察的默不吭聲,甚至侵害台灣人民權益的表現真的是讓我好心疼。如果代議政治真的只是幾年一次的投票而已就好了,可惜在現實上,人民需要隨時警惕,不斷讓聲音被聽見,不斷的爭取,以防止政府這個最大的合法武力和威脅侵犯我們的權益。

為台灣人感到心疼。

----轉貼一篇文章--
出處
請制裁馬政府的違法濫權

黃帝穎(台灣青年智庫法律與政府研究中心籌備處主任)

為保護陳雲林,馬政府不惜違憲、違法,踐踏台灣人民尊嚴,令人髮
指。

第一、警察強制驅離攜帶國旗之民眾,但我國並無法律規定人民禁帶國
旗,故執行員警,並非依法行政,自無依法令行為之阻卻違法事由,顯
觸犯刑法第三○二條「剝奪行動自由罪」與第三百○四條「強制罪」,
依法得判處違法員警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另依刑法第一三四條規定,公
務員犯罪加重其刑二分之一。

第二、警察攔檢民眾車輛,要求打開後車箱,逕為搜索,卻未出示檢察
官所核發之搜索票,觸犯刑法第三○七條「違法搜索罪」,依法得判處
違法員警兩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加重其刑二分之一。

第三、警察衝入民眾於圓山飯店之客房,沒收布條等行為,亦未出示檢
察官所核發之搜索票或拘票,逕自侵入他人之房間,觸犯刑法第三○六
條「侵入住居罪」,依法得判處違法員警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加重其
刑二分之一。

第四、警察戳破民眾之汽球,其行為亦無法律授權,自構成刑法第三五
四條「毀損罪」,依法得判處違法員警兩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加重其刑
二分之一。

第五、警察阻礙市議員之合法會勘公務,亦無法律依據,即構成刑法第
一三五條「妨害公務罪」,依法得判處違法員警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
加重其刑二分之一。

本文尚未論究馬政府對綠營集會遊行申請之駁回,已違反憲法第十一條
「言論自由」與大法官釋字第四四五號解釋意旨,及封山、封航空站之
違法行政處分等諸多違憲、違法問題,僅卑微的要求檢察官依據刑事訴
訟法第二二八條規定,依法偵辦上開觸犯刑法之犯罪情事,倘若國家的
法律無法保障人民權利,則全民將思考「自力救濟」所可能採取的積極
行動。

2008-11-02

The Nature (part 1)by arsasylum


the nature [part one] from arsasylum on Vimeo.

無意間看到的影片,是用canon40d+canon70-200f4is+tamron180macro這樣的相機和鏡頭組合高速連拍,再把一張一張照片串起來做的迷你影片。

不知道是那種一格一格的感覺,還是配樂的催化,看這支影片真的會覺得自然很微妙,很美,哈。

原出處連結

2008-10-24

經營之神

本來不想隨著各大媒體消費王老先生的,台塑集團這幾十年來的功與過,不是我這種小輩可以講得清楚的。可惜的是,剛剛在某老牌財經雜誌上看到了一句「台塑也不求政府」,讓我的忍耐度忽然斷弦,一定要來發發牢騷。

不管他是否眼光獨到,勇氣十足,或是「勤勞樸實」,讓王老先生成為「神」的關鍵經營能力,絕對就是跟政府bargain的能力。

不分藍綠執政,台塑集團一向是要土地有土地,要稅減有稅減,要水政府蓋水庫,要勞工政府就開放外勞,連自己創造的汞污泥,政府都編列預算(納稅錢)來處理。每次政府稍微猶豫,台塑就以「不然我只好西進」為由威脅政府,這麼偉大的政府bargaining能力,真不喟是神呀!

為了興建六輕這個「台灣首座」的輕油裂解廠,政府開啟了企業「填海造陸」的大門。攤開地圖,台灣西海岸密密麻麻的都是工業區,而最妙的是,這些工業區再往內陸一點,全部都是養殖業和農業,也就是所謂「台灣的糧倉」阿。為了六輕大量的用水,政府興建了集集攔河堰,以每度4元的價格賣給台塑(民生用水是7到10元)造成雲林養殖業缺水,不得不超抽地下水,結果地層下陷後的損害賠償,又是由全民納稅買單。

說要創造就業機會,偉大的台塑擁有全台最高的外勞配額,在鼎盛時期有些廠房超過一半的勞工都是外勞。前幾年幾件大規模外勞罷工事件,也都是在台塑手中發生的。當初承諾要為雲林創造40萬的就業機會,到現在實際員工卻只有一萬多人,其中有上千名是外勞,如果要講外部效果的話,倒是創造了六輕外圍不小的性交易市場啦。雲林到今天依舊是個窮縣,台西鄉的國小曾經一個月有20天空氣污染值超過標準,學童必須帶著口罩來上課。光是六輕每年6755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佔全台灣的26.57%。

透過獨立進出的港口,台塑將8232公噸的汞污泥運到柬普寨,造成當地多人身體不適甚至死亡,成為台灣在國際上的重大醜聞。好不容易運回台灣後,在屏東縣新園鄉赤山巖堆了好幾年,甚至造成土壤污染後,才由環保署編列9000萬的預算「請台塑代為處理」。

台塑對地方沒有什麼回饋,對中央政府總有吧?事實上,根據公平租稅聯盟發言人簡錫堦提出的資料顯示,台灣所規定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但因為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等優惠,讓台塑平均只需要負擔12%,例如其子公司南亞去年賺了四百多億,只需繳2.76%的稅。連在他老人家死後,原本應繳給政府的200多億遺產稅,也全數規避光光,偉哉偉哉。

前幾天在網路上看到有人非常厲害的找到二十年前六輕計畫進駐宜蘭時,王永慶跟陳定南的電視辯論會畫面(連結附在最下面)。我真的花了一個半小時把它全部看完,陳定南舉出大量的證據顯示六輕與宜蘭的區域發展定位相衝突,並且高污染將危害宜蘭的農業。王永慶卻堅持石化業沒有污染,而且台塑捐錢蓋醫院、蓋學校,對台灣貢獻很大。雞同鴨講,但是我在看的時候一直在想,這其實是兩種邏輯的辯論--一種強調「功過可以相抵」,一種強調就事論事,功跟過各自獨立。王永慶的觀點是,為了發展台灣的石化產業,環境可以犧牲、勞工權益可以犧牲、政府可以犧牲,只要最後創造的財富大於所有代價,就是值得的。但是從陳定南的觀點,那根本就是兩碼子事,今天一間企業口袋飽飽,卻讓農民活不下去,漁民吃毒水,然後企業再來蓋醫院「服務鄉民」,這算什麼功過相抵?

那篇讓我看了滿肚子火的文章標題是「王永慶--人生落幕,傳奇不朽」。王老先生實事求是、儉樸的精神是值得尊敬。但是我也希望這種台塑經驗成為空前絕後,唯一的傳奇,拜託不要再有第二個這樣的傳奇了。

補充文章與影音(大部分都寫得比我好)
王永慶與陳定南的六輕辯論影片
功過。王永慶--經濟的偉大,環保的沈淪(Munch)
瘦鵝資本主義再見(何明修on中國時報)
台灣若無王永慶(胡慕情)

2008-10-18

人像攝影-老林

老林Lin

今年拍到現在為止最滿意的一張人像,還是由老林擔任model。

我心目中美麗的人像攝影,絕對不是用長鏡頭拍的「自然面貌」(那叫街拍)。我喜歡的人像攝影,是用廣角或標準鏡拍攝,被攝者直直望著鏡頭的那種。畫面中傳遞的或許不是一段經過,也沒什麼故事性,但是那就是最真誠的信任,人與人之間接觸的證據。

即使當過記者,接觸的人不算少,但是我還是覺得一張令人感動的人像很難拍。有些人你跟他聊了好幾個小時,甚至是認識了好幾年,一看到鏡頭,就不知所措,或是露出標準笑容。好的人像根本就是天時地利人合的成果,感謝老林,讓我拍下這一張照片時由衷的感到很幸福,能夠認識這樣一位有趣又奇特的人。

推薦兩個最近在flickr看見的攝影者,我就很愛他們的人像作品。
AKIHIRO FURUTA(全部都是拍家人,滿滿的愛)
LindsayStark(愛滋病志工,她早拍的人像是有距離的,但是越來越近。)

2008-10-09

the eyes and mind of a cyborg


我喜歡利用吃午餐的時間逛flickr相本,有時候是想研究別人的拍攝手法,有時候則是從這些一般人的照片當中窺視各國的生活。昨天中午我發現了一個新玩意,叫做flexplore,只要輸入你的相本帳號,他就會根據你的最愛(類似書籤)還有你的照片,隨機推薦同類型的照片給你瀏覽。在等待它分析的時間(頗慢,我的花了13分鐘),忽然覺得很怪,為什麼我需要這套軟體幫我分析喜好?難道他會比我清楚嗎?在我們仰賴機器幫我們生產、運算之後,竟然連喜好都要交給機器。

就這樣,我的腦中浮現了一個字--cyborg.

cyborg這個字有時候翻譯成「改造人」、「生化人」,但因為都不貼切,所以最直接的音譯就是「賽博格」。這個字是由cybernetic organism組合而成的,在許多科幻片當中,cyborg象徵著一種利用機器超越肉體極限的特別類屬。其中最著名的cyborg理論則是來自女性主義學者Donna Haraway所寫的〈A Cyborg Manifesto〉,對Haraway而言,cyborg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cyborg跟我們一樣存在於性別、年齡、種族、文化等框架之內,但是卻不屬於任何一塊(或者說屬於所有的分類)。在這個世紀,隨著界線的崩解(包含人類/動物、生物/機器、生理/非生理),可以說,我們所有的人都是cyborg。這種認知,有助於我們從界線模糊當中得到歡愉,並且對於這些現象的產生負起責任。(an argument for pleasure in the confusion of boundaries and for responsibility in their construction.)唯有接受cyborg的身分,才有可能跳脫種族、性別、階層等身分限制。Cyborg不是一種不左不右,不上不下的未完成狀態,而是一種既生於自然,又根基於資本權力、社會文化的自在完整狀態。

我們會用「加油」這種汽車術語來鼓勵他人,用「腦袋需要升級囉」來虧朋友,有時候會感慨為什麼人體不能像電腦一樣進行「完整掃毒」。我們有時候用人來想像機器(甚至「神化」機器,例如拿乖乖拜主機),有時候又把人想像成機器,對我們而言,這兩者並沒有清楚的分野,就有如Haraway所述「二十世紀末,我們的世紀,一個傳說中的世紀,我們都是奇美拉怪獸(chimera希臘神話中由各種動物組合而成的怪獸),理論上跟虛構中的人機混合體。簡而言之,我們都是cyborg.」

p.s. A Cyborg Manifesto很精彩,但是超級難讀,我從昨天看到今天還是只能抓到皮毛。上面那個影片做得不錯,可以點看看,但不要期望看了影片就會懂。

p.p.s 結果flexplore選出來的照片我都很喜歡。結論就是,我嘗試著抵抗機器,最後卻發現他真的有抓到我的部分喜好。XD

2008-10-06

全美青少年電玩行為調查摘要


Teens, Video Games and Civics: Teens' gaming experiences are diverse and include significant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ivic engagement
這據說是第一份有關全美國青少年遊戲行為的報告書,是由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這個計畫針對全美12-17歲青少年所做的調查。裡面有些很有趣的數字,兩個禮拜前公佈時我就想翻譯一些,剛剛看到我非常崇拜的MIT教授Henry Jenkins也在他的部落格上做了些分享,所以我決定也來摘要一下。

(一)大家都玩電玩
*97%青少年表示有玩電玩。(86%TV game,73%電腦遊戲,60%掌上機,48%手機)
*當中有50%表示他們「昨天」有玩電玩。
*80%玩家至少玩五種類屬遊戲。(報告中有個表格顯示各種類屬的比率,前三名分別是賽車、解迷、體育)

[從這段可以看出,電玩不是「少數」族群的經驗,而是青少年的普遍經驗。從這點延伸,今天如果發生一件少年犯罪事件,而犯罪的人「恰好」是電玩族的機率絕對不只是高,而是超級高的,但是這種相關性有意義嗎?更重要的是電玩絕不是一種單一經驗,不同遊戲類屬包含不同的知識、價值、技術、目的 。]

(二)性別差異
*99%男性玩電玩,94%女性玩電玩。
*以家庭子女序位排列的話,以小兒子最普遍,其次是小女兒與長子,最不普及的是長女(即便如此,仍有過半的長女玩電玩)。
*回答「每天玩」的族群當中65%為男性,35%為女性。
*男性平均玩八種遊戲類屬,女性則是六種。

[無論是電玩公司或主流媒體,往往將電玩族群想像成年輕男性,但是從這份報告可以看出,電玩已經是不分男女的休閒活動。雖然在頻率和多樣性讓仍有差距,但是顯然也已經在縮小當中。]

(三)電玩暴力?
*調查期間最多人玩的遊戲依序是吉他英雄(Guitar Hero)、最後一戰3(Halo 3)、勁爆美式足球(Madden NFL),、撲克牌(Solitaire)、和跳舞機(Dance Dance Revolution)。當中只有最後一戰可以算是暴力遊戲(美式足球算嗎?
*50%男性在填寫的最愛遊戲當中至少有一種輔導級以上的遊戲,相對女性只有14%。
*12~14歲玩輔導級以上遊戲的比率與15~17歲玩家相近。

[這項結果可能跟台灣的差別會比較大,畢竟我們玩線上遊戲的比率是比美國高的,不過可以從這部分看出遊戲「好不好玩」跟暴力或感官刺激不一定有絕對的關係,美國最普遍的幾個遊戲包含音樂、體感、智力、運動等類型。]

(四)玩家是孤立的?
*65%玩家表示與「在這間房間裡的朋友」一起玩遊戲,27%回答透過網路與線上認識的朋友一起玩。
*82%玩家表示最常一個人玩,但當中有71%同時也會跟朋友一起玩。
*47%線上遊戲玩家表示他們最常跟「線下朋友」一起玩。

[很多家長不瞭解為什麼孩子要那麼沈迷於遊戲。但是對我們這輩隨著電玩成長的人而言,電玩就跟看電影、看小說一樣,除了扮演自我娛樂的意義之外,更是人際互動,茶餘飯後閒聊的重要媒介。我曾聽一個朋友說他很希望孩子不要玩韓國製的「泡菜遊戲」但是孩子回他說「不玩不行阿,同學們都在玩!」這份報告也凸顯了「遊戲的社會性」這點,六成的玩家是與周邊的朋友一起玩遊戲,遊戲是他們的共同經驗,也是他們分享彼此生活的媒介。]

(五)線上都是壞人?好人?
*63%玩家表示「曾經見過或聽過遊戲霸凌行為」。49%玩家表示「聽過或見過種族、性別歧視的語言和行為」。
*85%玩家表示曾經接受過或看見其他玩家做善事。

[當遊戲族群這麼龐大的時候,很自然的就不可能期望線上只有好人或壞人。因為匿名性和相對成本較低,所以線上有惡意傷害別人的玩家。但同樣的,因為線上相對成本較低,而且名聲容易傳播,所以也有更多願意伸出援手的人。無論是傷害或是助力,最大的共同性就是影響有限、可控制。]

(六)美國家長態度
*90%家長認為他們「很清楚」孩子在玩什麼。72%表示會把關子女玩什麼遊戲。46%表示偶而會中斷子女的遊戲。31%家長表示偶而會跟子女一起玩電玩。
*62%家長認為電玩對孩子「完全沒有影響」,19%認為有正面影響,13%認為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5%認為正反面參半。

[基本上我覺得或許美國的家長是比台灣的家長早接觸電玩,因此多一些瞭解,但是九成也未免太高了吧,高度懷疑是家長填答時為了面子而碰風的結果。]

報告後半部是有關於電玩與政治認知、參與的調查,我就先不摘要了,有興趣的可以點最上面的連結下載全文看。

p.s圖片取自「天堂II透視鏡」網站

boring sunday


王阿茜跑出去玩了,我一個人週末在家看書...
(圖片壓縮太多,畫質好恐怖)

2008-09-30

[轉錄]大學生接力 84kg樂生石滾進總統府


大學生接力 84kg樂生石滾進總統府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台北報導】2008.9.30
一顆八十四點四公斤的大石頭,上個月由它的出生地──台北縣樂生療養院,一路由幾名大學生徒手滾動,經五天、十三公里的「薛西佛斯」旅程後,就這樣滾到總統府,送給馬英九總統當禮物。

這是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系研究所學生陳潔皓的行動藝術。才五十五公斤、自稱「破少年」的陳潔皓說,首日推不到一公里已「渾身脫力」,薛西佛斯果然苦命。

但搞笑之外,石頭承載嚴肅意義:「我想把這顆巨石當作一封陳情信,它將會是史上最沉重的陳情信。」不只因為石頭的重量,更因為「它包含著樂生人沉重的荒謬人生」。

新莊樂生療養院保留運動是台灣近年罕見動員各界社運、大學生關注的社會事件;但與公部門抗爭有如希臘神話中的薛西佛斯推石上山、卻不斷滾回原點的歷程,耗力卻未盡人意。

寫著「樂生我家」的大石頭,在八月廿二日午後滾進博愛特區,竟然突破軍警防線,一路從總統府右後方開始,推到總統府正門,再推到專司收禮的左邊二號門,達陣。

「您好,我們來送禮。」因為推石的學生群行動前已上網查清法令:總統府前抗議,不准;送禮,得收。圍上來的便衣、刑警、制服員警、憲兵以及府內官員,只得讓路給大石。

送來這份不值一文的超大禮物並未違反馬英九總統的清廉,總統府官員只能依「總統府理國內外各界呈贈總統副總統禮品作業要點」,請來機要課專用攝影師為大石拍照、登錄、填表並呈送總統辦公室評估。

經過一周考慮,總統府終於回函:「因本府無合宜空間存置『樂生.我家』之石,故未便收贈」,末了還不忘勉勵學生「繼續支持政府政策,攜手為台灣開創美好光明的未來」。

總統府還寄來大石與總統府合影的照片,陳潔皓含意深遠地說:「他們人真好!」至於樂生大石,府方當天就派車送回樂生原址,廿分鐘走完學生推了四天的路程。全程都由學生拍成「樂生薛西佛斯」紀錄片。

這件「石頭送禮記」傳開,讓低迷的社運界樂開懷。近日才因聲援樂生,吃了警察一記「違反集會遊行法」通知的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說,搞社運的,常自嘲是推大石上山的薛西佛斯,耗盡力氣,卻老是回到原點;但看了樂生青年在總統府的諷刺演出,以無厘頭對抗官僚,「多麼有趣的公民實踐經驗」。讓人尋回從事社運、「想要改變點什麼」的初心。
===========
好酷的行動! 學生推了四天,總統府一張紙就讓石頭回到了原點。果然是薛西佛斯精神。

圖片取自聯合報網站
他們則是取自總統府。:P

2008-09-25

九月是台灣欒樹的季節







大學時我曾經想要編一本都市裡常見的小花圖鑑,按月份分類,讀者只要翻到該月份,就知道可以去找什麼花,還有怎麼欣賞。

多年後,願望當然沒有完成,但至少可以用相機試著記錄台北市九月的代表花--台灣欒樹。

黑冠麻鷺 <--拍欒樹時遇到的小笨蛋黑冠麻鷺

危機處理高招!

發現食品有毒,卻沒有標準可管!
急忙制訂一套超寬鬆的標準,於是問題迎刃而解。

好強!好棒!高招!
新聞連結

好書推薦
-----
註:衛生署長請辭獲准了。唉,為什麼這種下台戲碼一直重演,下台是最不負責的作法阿!民眾才不在乎署長下不下台咧,民眾在乎的是政府下修標準,會不會吃到有毒的食物。一百個官員下台,都比不上政府願意承認錯誤,重新制訂把關標準來的有意義。

2008-09-22

牢房中的歌聲


還記得第一次看紀錄片「白色見證」時,聽到蔡錕霖先生唱起他在綠島思念故鄉時的歌,歌聲當中帶著無限的溫柔,真的很難想像這是在牢獄生活中聽到的歌聲。

這次去綠島的第一天,在十三中隊(在綠島罹難的犯人與官兵墓園)前,陳英泰先生和王文清先生也用歌聲追悼這些故友,沒有伴奏,輕輕唱著,歌詞彷彿在海風中擺盪,將現場的人帶回五十年前的火燒島。

我很愛聽歌,但是卻完全不會唱歌,所以在當下其實我是不了解的,不了解為什麼長輩們會用歌聲訴說當年的心情,記憶當年的故事。

直到我回到台北以後,上網搜尋了王文清先生所唱的那首「千風之歌」的歌詞,我才漸漸瞭解。

《千風之歌》
請不要佇立在我的墓前哭泣
因為我並不在那裡
我並沒有沉睡不醒
而是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秋天
我化身為陽光
照射在田野間

冬天
我化身為白雪
綻放鑽石般的閃耀光芒

晨曦升起之際
我幻化為飛鳥
輕聲地喚醒你

夜幕低垂之時
我幻化成星辰
溫柔地守護你

請不要佇立在我的墓前哭泣
因為我並不在那裡
我並沒有沉睡不醒
而是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如此的文字和感情,真的沒辦法用言語表達,只能用歌曲記載。

最後一天的晚上,我們小組的學員們圍著郭三川伯伯,請他教大家唱當初關在東本院寺時唱的一首歌,遠遠的看著他們站在路燈下,雖然聽不見談話的內容,卻也感受到了無限的溫暖。原來這就是歌曲的能量阿。
有關這首歌的歌詞和背景,可以參考陳英泰先生的部落格
一盞燈

我想到電影刺激一九九五裡面的一段劇情,主角安迪在一次出公差的機會時,把警衛反鎖到廁所裡,然後用辦公室的廣播器對監獄操場播放歌劇。這行為讓他被關了好一陣子的緊閉室,放出來後,牢友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回答「音樂讓我們不會忘記,這世界上還有些地方不是石頭建造的,在心裡面的東西...那些是他們碰不到,奪不走的...」

牢房裡的歌聲,就是希望吧。

------
可惜沒有錄下王文清先生的歌聲,不過推薦可以在youtube聽看看千風之歌

2008-09-11

這種天氣叫人怎麼工作嘛?!


從窗戶望出去,就看見小龍貓踩過新聞所

2008-09-08

第二屆綠島人權之路體驗營

圍牆
不管我們怎麼努力的幻想,畫上樹木的圍牆,依然不會變成森林。

我們可以選擇無知,但圍牆不會為此而倒塌。
我們可以選擇遺忘,但傷痛不會因此而癒合。
我們可以選擇掩飾,但歷史不會因此而改變。
...所以我們選擇了聆聽與瞭解。


從幾個月前寫信告訴Hetero我想幫忙,懵懵懂懂的接了工作,開始與長輩接觸,透過他們的生命故事,他們的眼神,白色恐怖模糊的影像漸漸在我的腦海中聚焦。聽得越多,疑問越多,於是想要做更多。

三天兩夜的營隊,我覺得收穫良多,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整理。

過去我一直對台灣的現狀有許多不解與不滿,但是找不到原因,在長輩跟老師們的解析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的一部份。

228與白色恐怖對我們現代人的影響是什麼?

在微觀的層次上,受害者與家屬的苦痛自然是不會因為解嚴而消失。但在宏觀面的影響卻遍及全國,也就是我們當今社會普遍的無力感。我們厭惡政治,不碰政治,於是我們拼命的想賺錢,用錢堆砌個人安全感。經歷過白色恐怖年代的父母,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告誡我們少管閒事,用功唸書好好考試,將來賺大錢買大房子。他們從各種跡象體認到文化、公共事務的議題都最好不要碰,及使感覺政府決策有問題,最好的策略就是閉嘴不要理它,避免引來困擾,甚至是家破人亡的災難。

結果就是我們當前所看見的社會,人民缺乏「公德心」,不重視「公共空間」,不在乎「公共論壇」被偏狹的立場佔據。台灣民間幾乎完全無法凝聚「公共意識」「公共組織」,只能隨著政黨政客擺弄,偶而上上街頭洩憤,卻缺乏信心改變現狀。

在八0年代台灣經濟趕到了全球景氣而飛升時,台灣人還能用金錢和酒色安慰自己。但當經濟永遠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成長時,台灣人忽然都像一瞬間掉到海裡似的,四周望去,找不到生命與精神的寄託。

在結業式時,透過相機的觀景窗,我看見王伯伯帶著溢出來的笑容,與學員擁抱。蔡先生高興得約小隊員去高雄找他搭遊艇唱卡拉ok,聽說蕭先生在第一天晚上吃了兩碗飯(他說幾十年沒這麼做了)。
在一個不由你選擇的年代,這些前輩們勇敢的做了選擇。這一個選擇,不僅使他們承受牢獄之災,更使他們的家庭也一起受苦,及使服刑完畢,特務的監控與鄰居的耳語,仍然讓這段過去找不到出口。他們或許從沒有想過,經歷了半個世紀,竟然會有年輕人,願意聽他們當年的選擇,並且以微笑跟掌聲回報,「我們聽見了,我們看見了」。

希望這個營隊只是個開始,希望我們有讓小隊員帶著溫暖跟滿滿的疑問回去,因為唯有不斷的追尋答案,不斷的行動,才有辦法讓那一盞希望的火光持續燃燒,照亮黑夜。

更多營隊記錄在flickr相本裡

王伯伯的擁抱

2008-09-04

家庭煮夫一週慶


前陣子看到bbs上有人稱台大後門118巷的餐廳群為「地獄廚房」,我在文章下回推了一句「我本來也這麼認為,但是搬來國北師這邊之後我才知道,地獄是有分級的阿!!!」

這附近的餐廳不僅又油又鹹,更要命的是都不怎麼衛生。終於,經過二十年的外食生活,我被迫下廚煮飯了!(以前除非是在山上,否則我都懶得煮,畢竟台北外食是很方便的)

第一天做了火腿蛋炒飯,結果不夠鹹,吃起來像乾飯拌火腿。
第二天煮學弟送的馬祖魚麵,好滑好好吃。
第三天做糖醋高麗菜炒里肌肉+九層塔蛋。(糖醋只有甜味沒有酸味orz)
第四天做可樂雞+洋蔥炒蛋+燙高麗菜,終於有點樣子了。

現在我覺得每天想晚上要煮什麼比想要買哪間便當值得期待多了,雖然初期好像沒有特別省錢,但是久了之後應該會抓到訣竅吧,朝著快樂煮夫之路前進!

p.s 各位有什麼簡易好吃食譜的話丟出跟我分享吧!

2008-09-02

放一天假的記者節


九月二號了,又一個記者節在無聲無息中落幕。

其實對大部分的記者而言,記者節就跟平常日一樣,沒有慶祝,沒有放假,一樣是準時打卡,準時報稿,不準時下班。

剛剛跟阿雄在閒聊,忽然聊到假如全國記者都在這一天放假,打開新聞頻道只會看一句「記者節停播一天,敬請見諒」,那會是什麼光景?

以今天為例,
*陳幸魚終於準時到診所上班,沒有攝影機檔路。
*邱抑在家梳理他的假髮,因為沒人聽他爆料。
*李掏跟鄭紅儀只能對著來賓傻笑,談股票跟星座。
*公民監督媒體委員的名單沒法公布,好立委壞立委繼續黑箱作業。
*股市大跌。(不過也跌很久了,與記者有沒有上班無關)
*沒有人知道日本首相安田康夫閃電請辭,東印度淹大水(就算記者有上班,大概也沒人在乎這種國際新聞)
*瑪應久繼續在家當宅宅,不見蹤影。(宅宅指數+1)
*全民最大黨收視率創新高(畢竟這些人比一般新聞還專業)
...

maybe,這時候民眾們就會知道記者的重要了,or maybe,no one will notice the difference,畢竟,當今台灣的新聞也早就不是新聞了。

----
註:照片為日本攝影師中野正貴所拍攝的Tokyo Nobody

2008-09-01

獬豸

在景美看守所(台灣人權景美園區)的仁愛樓前看到這隻獬豸(音:謝治)

google了一下:古代傳說中的異獸,形似牛,一說似羊,獨角,能分辨曲直,見人打鬥時,會用角觸理虧的人。

一個讓多少人喪失性命,家庭破裂的單位,竟用分辨是非的神獸當symbol,而冤魂無數的押房則稱為仁愛樓。不禁令人想起《一九八四》裡的政府:真理部負責造假,和平部負責戰爭,友愛部負責刑囚政治思想犯...

只可惜這不是fiction,而是曾經真實存在,並且還在暗中運作的系統。

提醒自己,越是不瞭解,越要謙卑的學習。

2008-08-30

五角錢


老伯從桌子下拿出一包硬幣,裡面鎳製的銅板都已經氧化成淺藍色了。
這些是他在結束綠島政治犯生活後,從賣早餐到送報紙,從被剝奪了一切再重回到社會,一角一角存起來的成果。

2008-08-26

my outdoor workstation


對我而言,寫作是個既私密又公開的儀式。

獨自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裡,寫不出來。
身處吵雜的咖啡店裡,一樣寫不出來。

最佳的寫作環境,是一個我能聽到自己的聲音,但是又能感受到空氣跟人群溫度的地方。

圖書館跟咖啡店裡戴著耳機是一種解決辦法,但是冷氣吹太久很不舒服,而且說實話我不喜歡喝咖啡。

今天,我找到了完美的寫作環境--陽台。
陽光、空氣、人氣、音樂、飲料一應俱全。

(從小我媽就說我愛搞怪,但是陽台上真的效率超高呀!)

2008-08-20

火燒雲




弧邊招潮蟹說:不管漲潮還是退潮,火燒雲是一定要拍的啦!

p.s.坐在社子島堤岸等夕陽的時間看完了半本《台灣監獄島》,夏季七點天才黑...
還有一些照片在flickr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