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認為本公司的雜誌是保守的菁英雜誌
我聽在耳邊,卻總是想用一己之力慢慢改變它。
我認為只要慢慢做,一次塞一點,還是有希望可以改變別人的印象,讓他們知道這本雜誌還是很關心一般老百姓的生活,還是願意給在社會上努力的人打氣,而不是只站在有錢人的觀點對金錢錙銖必較。
但是今天我卻被澆了一盆冷水,編輯看完稿子後問我「他們的議題有結果了嗎?有沒有擋掉開發?」當我回答還沒有時,他又補上一句「可是這樣看不出他們造成了什麼具體的成果,或改變。」(這些人可是放棄了一切,在議題上奮鬥了兩年多,雖然還沒有確定的結果。但是他們對議題所產生的影響卻是顯而易見,不可忽視的。)
乍聽之下我還沒反應過來,但是後來卻越想越生氣。什麼爛問題阿!如果所有報導的人物都需要經過這樣的標準,難怪我們總是在做錦上添花的報導。
老闆最愛說,以前草創這本雜誌時台灣根本沒有所謂的企業家,因為本雜誌看到了他們的夢想,覺得值得鼓勵,所以報導他們。同時,也引進國際趨勢,讓他們在那個資訊封閉的時代,能更瞭解國際變化。因為這段共同走過的路,所以即便現在郭台銘、王永慶已經是成功的大老闆了,他們仍對這本雜誌有分特殊的感情。
以前是那樣,現在卻用「是不是該產業第一名?」、「是不是世界知名品牌?」這種所謂的「具體成果」來檢視報導對象。
那就讓這本雜誌繼續爛下去好了!讀者越來越不喜歡看這本雜誌絕對不是因為妳沒有報導郭台銘或張榮發,而是這些人他們早已經看膩了,想看一些不一樣的臉孔。(不知道這些人很有錢,公司規模很大的請舉手?然後,再請認為複製他們的經驗就會成功的人舉個手???)
我一直相信只要看見某些人、某些事是動機純正、值得鼓勵的,我們就應該報導。讓這些理想能夠獲得更多支持,適時的助他們一臂之力。無論事件最後成不成功,至少這段過程中我們曾幫過他,而他們的理想也透過報導影響更多人。
菁英雜誌阿,菁英雜誌,再這樣下去,看來是富不過三代囉。
2006-06-15
菁英雜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