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正紀念堂改名,到指定古蹟,再到拆除「大中至正」匾額,對於這一連串的動作,我始終沒有感覺。
拆除匾額那幾天,王阿茜曾提議要去現場「見證歷史」,但是對我而言,這算什麼歷史?不就是些無聊政客的政治秀嗎?!
今天傍晚,恰好我跟王阿茜都有點空閒,就出去散散步(老人休閒活動...orz),走著走著,就走到了現在已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的「前」中正紀念堂。
在牌坊那邊遠遠的就能看見主廳外牆投影著百合花,蔣公銅像邊好像也多了些花紋,稍微近一點,依稀能看出是些蝴蝶、雲彩等圖樣。再走近一點,原來,裡面已經變成了個展覽館。
天花板上垂下雲彩、飛魚、鳳蝶等原住民圖騰,幾面大型看板展示著台灣民主史上幾項重要事件的照片。
圖說:飛魚親一個!
圖說:走進歷史?
剛開始,我有點猶豫是否能攝影,卻看見身旁幾位爸爸媽媽在拍小孩,幾對情侶舉著相機自拍,這時我忽然有種莫名的感動。
原來,雖然我自認沒有有受到任何的「蔣介石威權」意識影響,自認為從我有記憶以來,中正紀念堂一直都「只是」個公共空間。在無形之中,我還是受到了那些憲兵、紅色安全線、花籃、和挑高屋頂的影響,雖然沒有「敬」,但是卻畏懼著那個空間。
王阿茜問「你認為現在的蔣公銅像像什麼?」我坐在禮堂台階上回頭望了一眼,「還是沒什麼耶,不過我覺得有種被解放的感覺。」
我依然認為政府在改名和拆除的手法上做得很粗暴,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一些隱藏著威權符號的空間,確實稍微被解放,並且還給人民了。
看著幾個小朋友在百合投影燈前追逐玩耍,他們的影子打在外牆上忽大又忽小,再過十年,他們將不會記得憲兵、花籃、和隔離線。他們對這裡的記憶,可能是兒時的遊樂場,中學約會的階梯,大學練舞的廣場,一個免除威權符號,陪伴著他們成長的公共空間。
圖說:小弟,放下仇恨吧
圖說:用愛彌補裂痕!
圖說:中正紀念堂是電動門XD
2008-01-06
中正紀念堂=>台灣民主紀念館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