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在媒體上看到「不帶錢環島」、「不帶錢玩28天」、「不帶錢遊歐洲」這類報導。讀起來都大同小異,某人抱著浪漫的幻想出門,靠著各地的溫情招待完成旅程。聽起來很酷,也很浪漫。
但是進一步想,為什麼想旅行,又不帶錢?
社會上有很多好客,熱情的人,但是我們就「應該」利用他們這種特質白吃白喝嗎?很現實的來看,你有閒可以出去玩,卻打著要別人養你的算盤出門,這樣對嗎?
蘭嶼上到處都是建到一半的房子,為什麼?因為主人沒錢了,必須遠離家鄉到台灣繼續籌錢。台東部落裡的人靠打零工又能賺多少?
一句「原住民比較好客、熱情」(原住民三個字可以隨意替換)說不過去。我聽過很多部落想發展生態旅遊,藉由培訓解說員帶套裝行程,將年輕人留在村裡,並且創造地方經濟。
但是就緒後,來到部落的觀光客,不是嫌食物太貴,就是不想請解說員。
為什麼會這樣?這種「部落應該很熱情」的想像就是元兇之一。山區交通不方便,食物本來就應該比較貴。解說員放下手邊的工作來接受訓練,並且花時間陪你們「玩」,難道不應該給他一點報酬嗎?
我在經濟系學到的一個關鍵概念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隨時都要問「成本在哪裡?」
說穿了,不帶錢旅行,只不過是把旅行的成本轉嫁到這些「好心人」身上而已,很浪漫嗎?
==
好啦,有點偏激,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我想說的只是,我能接受一路打工,或交換勞務換飯吃的旅遊。但這種消費溫情的方式我無法接受。
2007-06-22
不帶錢去XXX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