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31

有機金針花?anyone?


傍晚時經過農場的金針花田,原本沒有特別想走進去看,卻忽然發現一件事,金針花上滿滿的都是芽蟲。

季節差不多,如果這些金針花都是芽蟲,為什麼花蓮六十石山的卻完全沒有?是因為這裡的花比較香甜可口嗎?但是也差太多了吧!...答案呼之欲出...

原來金針花需要噴大量農藥阿...

這讓我想到最近的兩則新聞,第一則是經建會規劃開放工業區和高鐵站附近的農地轉建地,「為了活絡土地」經建會這麼說。第二則新聞則是農委會計畫將有機農業的標準放寬,讓殘留5%農藥的產品也可以貼有機標章。

因為跑環保線的原因,過去一年多接觸了許多農民,在採訪中我才瞭解到台灣的一些農業問題。
大盤菜蟲跟農會勾結,操控市場,壓低菜價。因為菜價低,農民必須大量生產,但是台灣這種熱帶氣候病蟲害又多,農民只好大量噴灑農藥肥料才能保證產量足以養家活口。

結果我們貪小便宜買便宜蔬菜,最後吃到的正是農藥最多的蔬菜。(農藥有多毒?最近南部依序有四名農夫因噴農藥沒戴面罩而死亡)

我們能不能學日本發展精緻農業呢?很難。

關鍵原因,是我們這些消費者已經習慣便宜蔬果了。
我曾採訪過一名種植有機玫瑰花的農民,每天早晨他都拿著枝剪往田裡去,只要看到植株染病或有蟲害,立刻剪掉。一天一天剪下來,最後產量自然少。他沖了一壺玫瑰花茶招待我和攝影記者,甘甜的滋味至今難忘,但是他算一算,那壺需要賣七百元才能回本...。

有機種植成本高,卻又不能反映在售價上,這讓許多有心做有機種植的人卻步。更可怕的是,假如你沒辦法推動整個產銷班種有機,其他鄰近的農民甚至會排擠你,「你標榜有機不就等於說我們都是有毒的嗎?」有個農夫跟我說他慘痛的經驗,鄰近農民趁夜晚背著藥罐到他的田地裡噴灑農藥,威脅他退出有機種植。

政府不能做什麼嗎?算了吧,政府根本沒有農業政策。就像環保永遠排在經濟發展後一樣,農業永遠排在工商業後面。從灌溉渠道變工業排水溝,到強迫休耕供應工業用水,現在連農地都被視為「低度利用」而開放申請轉做建地。

農委會不要再自欺欺人了,辦一堆吸引年輕人回流農業的「漂鳥營」,在台灣從事農業如果沒有辦法樣樣自己來,絕對是死路一條。(連賴青松這種有能力從種植到銷售都自己包辦的新農民也是很辛苦)。全世界各國的農業都是靠保護政策的,只有台灣完全交由市場機制。在台灣當農民,真的好辛苦。

2007-05-30

記者的「採訪權」

這幾天有關中天記者許少蘋處理樂生抗爭的問題在各大部落格吵得沸沸揚揚。許少蘋也不甘示弱的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砲火全開。

在看這些討論串的時候,我特別注意到了「採訪權」這三個字,許少蘋宣稱他有採訪權,敲門的立報記者也強調他有採訪權,但是,採訪權是什麼東西?

一般人都知道,記者是有特權的。所謂的特權,就是可以近距離拍拍王建民的肩膀說聲「加油」、不用買票從工作人員的入口進電腦展場、優先試乘高鐵等等...

但是記者為什麼會有特權?而且記者「應該」要有特權嗎?

新聞界最推崇的一種報導形式,是調查報導。記得在林照真的《記者,你為什麼不反叛》裡面有寫到,調查報導就是有關單位不願意透露,但是對公眾利益極為重要,於是記者扮演蒐證調查的角色,從旁敲側擊到當面質問,最後透過報導將事件全貌公諸於世。

很諷刺的,台灣主流媒體裡稍微有在做調查報導的,只有壹週刊。沒錯,調查報導可以說就是「你爆料,我蒐證。」例如有民眾懷疑工廠排放廢水,記者就必須負責查證。有研究說施工將影響地下水,當然也是要記者去確認是否屬實。

記者本來就是苦差事,什麼時候我們開始覺得別人都一定需要接受採訪了?

我之前待的公司就是所謂的「大媒體」,約訪鮮少被拒絕,但是我從來不認為受訪者理所當然要接受採訪,因此採訪前我會盡量做好準備,一方面當對方刻意隱瞞時我有個參考的基準,同時這也是對受訪者的一種尊重。

完全沒有準備就帶著攝影機到現場,然後高舉「採訪權」或「中天」、「台視」這些大公司名號,反映的是記者們的傲慢與無知(或者是自卑)。

記者證不是你的、攝影機不是你的、連筆和記事本都是公司給的。真正屬於一名記者的,只有想法和堅持。

所謂的「採訪權」,根本不是特權,而是一種自我要求。因為這則新聞對公眾利益很重要,所以無論如何記者都必須要站在前線(管他蛋汁、石頭、口水都一樣),監督可能危害公眾利益的單位,同時將事情的全貌報導出來。

每次看到這種砲轟記者的事件,都會感覺內心揪在一起。記者真的很難當,犯錯在所難免,但是做新聞有個好處,everyday is a new day,錯了就錯了,虛心改正就好了嘛。
---------
補充:
管中祥老師的看法
弱勢者v.s雞蛋暴民

2007-05-24

報稅


打開台北市國稅局的網站,想說算一下該繳多少稅

輸入綜合所得、免稅率、標準扣除額,然後按下結果

-5928674277!!!

發財了,國稅局要給我59億,比大樂透還爽 XD
(什麼爛試算程式阿!丟人現眼,還是用計算機算好了)

2007-05-18

OASIS


國中時期有幾個朋友非常迷Oasis,當時還在聽古典樂的我沒有聽過這個樂團,也沒有認真的聽過搖滾樂。

高中時,有一個女同學在午睡時跑到我旁邊,問我"stand by me"要怎麼翻譯?天曉得,「跟我在一起」嗎?

大學以後,開始接觸各式的搖滾樂,雖然從來沒有認真的研究過,但是很喜歡搖滾那種乍聽之下很混亂,卻層次分明的感覺。

而在各式搖滾樂當中,又特別喜好英式搖滾。很難形容為什麼,美式搖滾不夠厚實、北歐的哥德搖滾聽起來大同小異、北京搖滾有特色但是還是噪。或許是因為英國人很「悶」的個性吧,英式搖滾聽起來有點內斂,但是又充滿了感情。

Oasis~把音量開到最大吧!

p.s 到現在我還是沒辦法理解,為什麼Oasis的主唱總是要把上唇貼在麥克風上。XD

2007-05-13

[轉錄]台灣工時長 大家猛打混

看到蘋果這篇文章有感,從自由的學校進到陌生的社會,第一個要適應的就是長工時。

不用什麼統計,問計程車司機最準,台北的尖峰時段出現在早上八點到九點,晚上七點半到九點。所謂的「朝九晚五」根本是個神話。

工作真的有這麼多嗎?老實說,沒有。

當然會出現所有工作擠在同一天的情況,但是平均來講,有什麼工作是需要一週七天,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才做得完的?我想應該不多吧。

確實的原因,就如這位老外所觀察,是沒效率和人情壓力。

我們這一代很難理解,為什麼老闆會把週末開會、飯局吃到十一點當作員工理所當然的責任。

前陣子看了一部電影「幸福的三丁目」,其中有一段是修車行老闆誤會了掘北真希演的小妹,跪著跟她道歉,並且保證會從頭教她修車。這讓我想起本雜誌早年的一些報導中常看到,某某公司營運不善,於是老闆懇求員工們共體時艱,而員工們也含淚同意減薪或超時工作,最後終於突破困境。

是我們太嫩?還是企業組織變了?

我覺得兩者都有啦,但是後者才是主要原因:
過去中小家庭企業老闆跟員工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一方面,他們是雇主跟員工,同時又是師傅和徒弟、父母和子女。主管的種種要求,不完全是為了公司營收,也是希望盡其所能栽培員工,畢竟這個人現在也算家族的一員了嘛。而員工願意為公司打拼,因為他很有安全感,知道老闆會照顧他一輩子,現在咬緊牙根撐下去,總有一天會出頭。

漸漸地,企業為了營收、影響力、效率,開始擴張,並且雇用專業經理人。擴張讓老闆不可能認識所有的員工,更不可能一一親自栽培。而追求效率的方法之一,就是「關係簡單化」,也就是專業分工、各司其職。專業經理人不再願意像以前那樣聘任像一張白紙的員工,最好剛來就十八般武藝俱全,可以立刻上陣。

企業如此,當然現在的員工也很少會把公司當家庭、老闆當父母看待,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公司要的是你的表現,而不是無條件的要「妳」這個人。公司和員工的關係雖然不至於是敵對,但是決不是過去那種完全的信任和依存。

好吧,雇用關係明確不是很好嗎?
錯錯錯,因為我們這一代的老闆,恰好是胼手胝足打拼出來的上一代。許多老闆不是威權,而是仍用「家庭」想像現在的企業組織。他們一方面希望員工能像以前那樣毫無怨言的奉獻公司,但另一方面又不再能給員工足夠的訓練和安全感。

結果就是這個老外所描述的,員工把工作做完了也不敢走,一些公司的婚喪喜慶都要參加,更糟的是,為了讓老闆覺得員工在打拼,並且熱愛這個「大家庭」,員工只好陽奉陰違的「裝忙」...

真是一個矛盾的時代阿。

===============
蘋果異語 2007.5.12
台灣工時長 大家猛打混
採訪:James Barras 台灣史研究者 記者:史倩玲

Q:台灣人工作時數全球第一,這幾年你到台灣研究台灣史,對這一點有什麼觀察?

A:台灣人長時間工作已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我從小在瑞士跟法國長大,歐洲人每天工作時間就是八小時,父母最晚到七點一定下班回家陪小孩;可是在台灣,大人跟小孩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九點或十點。大人普遍超時工作,無法陪小孩,就送小孩到安親班或補習班,結果連小孩都要到深夜才能休息。我認識一個朋友,父母在天母擁有豪宅跟佣人,卻還是每天工作到深夜,沒時間花賺來的錢,也沒時間跟家人朋友相處,連待在豪宅的時間都很少,真的非常荒謬。

台灣人這麼積極工作跟缺乏經濟安全感有關,大家都很害怕萬一失去現在的工作,不知道下一份工作在哪?就算找到新工作,也害怕新工作的收入不如上一份工作好。而且,所有人都認為不斷努力工作才能賺夠錢退休。我猜台灣人瘋狂工作是因為台灣沒有很好的退休保險制度,台灣人又很不相信政府能替自己管理好退休金,所以寧願自己拚命工作存錢。

雖然亞洲國家都崇尚勤奮工作的價值,不過,台灣因為一直受到中國威脅,政治上的不安全感又加深台灣人的恐懼,就更崇尚勤奮工作賺錢。大家潛意識認為,只要有錢就可以移民或是擁有另一個國籍,可以藉由金錢獲得安全感。

而且,台灣是我知道最愛出國旅遊的國家。雖然每個國家的人都愛旅遊,但在歐洲,很多人還是寧願選擇在國內城市旅遊;但台灣人酷愛出國,我猜是希望看到一個沒有壓力,不需要面對種種不安的新世界。

Q:很多台灣人已經很有錢,為何還是一直工作?

A:我猜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下班後要做什麼,而且也不想面對家裡的問題。其實富豪之家,大多家人感情間都有問題,就像我剛提到的那個天母朋友就是這樣。他們即使不喜歡自己現在的人生,可是更不想回家面對和解決家庭問題,就待在辦公室工作。

工作沒效率也是台灣人長時間工作的原因。台灣民主化時間還不長,還殘存不少威權主義想法。老闆希望員工長時間加班,認為這樣付出的薪水才值回票價;員工就陽奉陰違用工作時間MSN或跟同事聊天。但在歐洲,除非有重大事故,工作時絕不能接聽私人電話,上班時間就是工作,然後準時下班。

我的女朋友是台灣人,她在公司即使工作已做完,但只要同事還在工作,她就不能回家;同事有交誼活動她也必須參加,不然會遭同事排擠。我非常驚訝的是她的同事親戚過世,居然整個公司的人一起去參加喪禮。這在歐洲跟美國是不可思議的事。台灣老闆要求員工長時間待在公司,造成台灣人沒時間跟家人朋友相處,大家就用同事情誼填補人際關係,把公司當成是自己另一個家庭。惡性循環的結果是工時愈來愈長。

2007-05-12

靜物


生活的步調慢了,才有時間靜靜的「看」周遭的事物,於是我開始嘗試拍靜物。

2007-05-11

Future


離職才一個多禮拜,過去工作上的事情,忽然都離我好遠。除了每天還是會收到記者會簡訊之外,我甚至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做過一名記者。

跑了幾趟野外,沒事傍晚就背著相機到校園裡吹吹風。跟同事、同學吃頓飯,看了兩本書,玩了許多電玩,然後...我竟然開始想接下來要幹嘛了...= ="

天阿~我是個閒不下來的人...

認真的檢討檢討,從國小到國中,到高中、大學,再到研究所、工作。果然,沒有重考沒有待業,恩,太順了。

忘記在哪裡讀到,農業社會以前,天災決定了人們的未來,因此除了把握當下,人們只能祈求神明保佑。到了工業革命後,人們開始有能力大量生產,開始儲蓄,於是我們逐漸「相信」人類能掌握未來。
(小時候有沒有唸過螞蟻跟蟋蟀的寓言阿?屁啦,螞蟻根本沒有儲蓄的觀念,那只不過是本能反應。)

人類,成為世界上唯一活在未來式的生物。

「我想當總統,所以我需要從鄉代選起。」「我想四十歲退休,所以現在要放棄一切拼命賺錢。」因為我們相信未來是可以預期的,可以控制的,所以我們現在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這個想像的「未來」。當未來無法預期或掌握時,我們會焦慮、會不安。

但是,誰又能真正知道未來長什麼樣子呢?誰又能確保今天的十八般武藝,在未來不會一文不值呢?
----
解釋了焦慮卻還是沒辦法消除焦慮,於是我這兩天把自己的碩士論文拿出來,來改寫投投期刊吧。

2007-05-07

星爺rap

Stephen Chow's Rap

Add to My Profile | More Videos
星爺的粉絲們果然夠強~連這種東西都編得出來。
(編按:版主最近很閒喔...淨貼些沒營養的東西)

2007-05-06

蘇打綠--飛魚


飛魚
詞/曲:青峰

老船說 這海上我都看過
老船說 這海浪我都觸摸過
老船說 這海我都聆聽過
生活我已全然看透 沒有什麼想要做

汪洋說 雲你沒有摘過
汪洋說 深水你沒有泅潛過
汪洋說 對岸村莊你沒去過
眼淚還沒有流透 笑得整夜不熄燈火

看天國 看快活 看眼角耳際開出花朵
看遨遊 看沉沒 看飛過天堂人間生的耳膜
儘管痛苦麻痺還是那麼多 天空就算不藍或許還有彩虹
找線索 找窗口 鑽出海平面烏雲的舌頭要解脫
是誰說 不能夠要求收穫
是誰說 呻吟是一種罪過
是誰說 天性不可以推託
開花不結果又有什麼?是魚就一定要游泳?
是誰說 生活生來就要活
是誰說 難過還一定要過
是誰說 歌曲必須寫前奏
衝破極限想尋找什麼?一定找的到沒有過

不要躲 會看到更多感受
不要捉 或把自己逼到角落

不管飛行還是蹉跎 都仍是自己的生活
煩惱不會憑空 不如捕捉笑聲塗上耳朵
換一個輪廓 快樂比較多 放自己好過

2007-05-03

如何記錄記憶?








人的記憶是有極限的,所以我們必須靠文字或圖像來喚起記憶。

大學時期拍的幾百捲幻燈片,幾年來一直放在防潮箱裡,雖然已經很久沒有拿出來了,但是還是會擔心他們遺失或毀損。

今天試著用micro翻拍幾張,效果還不錯,可惜的是沒有燈箱,我用的透明塑膠盒上又一堆刮痕和灰塵,改天借個燈箱再來試看看。

2007-05-02

大甲媽祖繞境

北斗出發沿途都有齋菜可以吃 沈思?


令旗和符咒,一方面標示身分,同時也庇佑夜行的安全千里眼


鞭炮聲此起彼落 廣告無所不在XD

年紀輕輕就會跳陣頭經過一小時的前導,媽祖終於到了


一瞬間,整條街都跪了下去 太子團


彰化天后宮過大肚橋

睏了路邊躺 芭樂茶阿媽 來吃涼的喔!


阿媽推著菜籃走

西瓜 終於回到鎮瀾宮了



「想不想跟一段大甲媽阿?」阿欽問我,「好阿!」我回答。幾年前就想跟一段路了,原因?湊熱鬧、找尋感動、認識台灣,都有。

三天兩夜,從彰化北斗走到台中大甲。
好多好多的感動,因為信眾的熱情、因為阿公阿媽的笑容、因為跳陣頭的少年仔、因為阿欽跟兩個朋友的搞笑、因為那裊裊的香煙。

「下馬」時,我默默的對媽祖說「謝謝你,讓我走完這三天,體驗到這麼多美好的事物,還有用這趟路的苦痛,讓我又重拾自己的信心和毅力。」

一趟感動的旅程

2007-05-01

小樹


我們公司有個傳統,當員工過了三個月的試用期時,老闆會在社員大會上親自頒發一棵「小樹」。

小樹?


從進公司的那天,我就開始猜想我的小樹會長什麼樣子。

熬過了試用期,從老闆手上接下小樹。但是...這根本不是樹阿?!

我的小樹,是一棵白火鶴芋。(其他人拿到聖誕紅或黃金葛)

每次看到火鶴芋,就讓我想起高三時,為了解煩悶,自願擔任班級小園丁,負責澆花。因為是最後一個學期了,我跟另一個園丁同學拼命的浪費肥料,結果那年我們走廊上的火鶴芋一口氣開了十幾朵花。而我們兩個,也都考上了國立大學。^^

我的小樹很好養,在辦公桌上靜靜的陪著我,只要餵他吃日光燈和水就夠了。有時候出差好幾天,回來時看他垂垂的,趕快用大量的水餵他,不用半天,他又會恢復亭亭玉立的姿態。XD

公司裡有傳聞,小樹長得越好,本人會越難過。因此有些同事故意把小樹放到走廊,用咖啡、茶水餵小樹。但是反正我也不迷信公司傳聞,我就認真的照顧小樹,讓他拼命的長,一直長。

終於,小樹已經長大到裝在小花盆裡有點勉強了。

傍晚時,我抱著他走出辦公室。昏暗的天空下起了大雨,南京東路上一樣車水馬龍,我沒有帶傘,只好用手護一下小樹,怕他被強風吹倒。頭一次,小樹嚐到了雨水,看到了辦公室之外的天空。

或許,他打從一開始就不可能長成大樹,但是我要給他換個大花盆,讓他繼續茁壯。

5月1日,紀念離職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