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初接到系主任的信,要我暑假教我們系上的大一基礎課程「認識媒體」。由於這是入門課,所以基本上就是五花八門的試吃課程。內容涵蓋傳播理論、傳播政策、傳播史、傳播科技、到媒介效果。雖然很基礎,但我也不可能樣樣精通。
為了能夠教好這一門課,我這學期就開始每週去旁聽兩堂課,看現在的老師怎麼教,有沒有我可以使用的技巧或補充內容。
很意外的,旁聽大一課程竟然讓我收獲很多。
博士班訓練要求我們要成為專家,專家的意思就是我們要把一個小領域裡的理論和方法摸透。但久了之後,反而對於自己那條窄路以外的理論和方法完全不熟。旁聽大一的課程,讓我重新思考自己這個小領域在大領域中的位置,與其他領域之間的關係,以及可能的拓展方向。
理論之外,另一項收獲則是讓我能重新體會當大一新生的心態。我常會差點忘記要去旁聽每週兩次的課程,有時候也會抗拒。於是我開始想,我只是一堆工作而已,但基本上時間很彈性,這樣就會抗拒了,一學期要上那麼多門課的大一生能來上課,真的是不容易。既然他們排除了這麼多實體、心理的阻礙來上課,老師就應該要提供精采有用的內容才對阿。回想以前大學時蹺掉的課,幾乎都是老師上課閒扯的課。因為聽了也沒用,乾脆拿那個時間去玩耍或自己念書。大學課堂,是必須跟學生的其它機會成本競爭的。
我常常對台灣學者批判大學商業化的論述感到不以為然。他們說大學應該是培養思考能力,批判社會的場所,不應該成為職業培訓所,不需要做市場導向的研究。問題是,就算要傳授批判的思考能力,也要讓學生知道批判有什麼用吧?如果只是告訴學生要批判要批判,而不重視批判的實際作用,那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教育。美國大學生不像台灣那麼乖巧可愛。對他們而言,每學期繳台幣幾百萬的學費來上課,如果沒辦法讓他感覺到有用的話,他們會直接退選或向學校抗議。這是我很欣賞的一點,雖然有時候他們的抗議毫無道理,但至少他們知道怎麼發聲,為自己爭取比較好的教育。
有點離題了。我覺得旁聽大一的課讓我更覺得當老師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除了感受到壓力之外,也對自己比較有信心了。希望學生們能夠從我的課堂中學到有用的批判能力。
2012-03-16
旁聽大一課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意見:
Dr Lee,你以後會是個好老師的,台灣的大學裡面有太多不管學生需求的教授了,畢業後快回來吧!!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