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3

[轉錄]台灣人,你在生氣什麼?

非關正確-台灣人,你在生氣什麼?
2009-03-20 中國時報
【胡晴舫】

 是,台灣人很生氣。

 對陳水扁全家生氣,對送錢的企業家生氣,對那個只有匿名才敢扮高級的范蘭欽生氣;也對出軌的伊能靜生氣,對外遇的翁家明生氣,更不要提那個戀愛累犯高金素梅的名字了;氣百貨公司不讓我們買名牌,氣大陸觀光客出手太大方;還氣台灣棒球一路衰,恨股市不漲盤。

 怒氣衝進肺腔,像一顆充氣過量的氣球隨時隨地要爆了。日子真難過,我們好生氣,可是,台灣人生氣的方向對了嗎?

 當金融海嘯橫捲全球,依賴出口的台灣經濟已經淪落全世界倒數第一名,我們不生氣,反正台灣政府現在就跟香港政府一樣,經濟不好就找北京幫忙;土石流年年發生,全台危橋一堆,還說要發展觀光,包括機場等基礎建設卻薄弱落後,也不用生氣,就讓剛剛開始出國旅遊的無辜大陸客來台消費就是了;我們更不生氣馬政府向未來世代舉債發消費券,省了正視台灣向來賴以為傲的科技產業其實在金融危機之前早已全球供過於求的事實;我們也不生氣,陽光法案還卡在立法院,集會遊行法仍然不廢;馬政府說不清楚ECFA是什麼,以經濟之名拿政治籌碼去換,還想先簽後審,我們又何必生氣,因為,從頭到尾根本沒人出面跟民眾解釋,真是從何氣起;一樣是民選出來的美國總統焦頭爛額,親上火線解說救市計畫,台灣總統的形象卻是嗜吃紅豆餅的宅男,躲在總統府練書法,同泰國總理一般很愛接受國際媒體採訪,台灣人要跟自己總統生氣,得先把英文練好才知道該跟他生氣什麼。

 台灣人是該生氣。值得生氣的事情真是罄竹難書。然而,我以為,最需要生氣的是整個公共討論品質的集體墮落,把我們的怒氣全導向無用的方向。

 社會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機體,本來就需要時時維修。社會運行,遇上問題,天經地義。重點是如何在公平正義的原則下適時解決。民主社會裡,社會討論便是解決問題的最重要工具。社會討論需要公開、理性與公正,能夠盡量完整呈現公共討論的平台便顯得異常珍貴,例如電視、報章、國會及網路等。

 良性的社會討論不但消弭爭議,建立共識,健全制度,修補法律,直接促使社會進步,間接提升公民素質,其實是社會文明演化的關鍵。

 目前,大部分公共討論均呈現出一種智性上的怠惰。罵人視為批判,偏激充當熱情,直覺當作分析,既無學術切磋,更缺乏原創性思想。許多假議題,因為不須專業知識或資本投入,只要驚悚吸睛,便成傳媒最愛,不用製作昂貴內容也不必天天找新議題。民意代表不討論法案,變身爆料專家,使用不雅語言還自鳴得意。種族歧視之類的偏激言論是社會陰暗面,就像太陽照射便有陰影,本如鼠輩沒有公然出街的權利,不但在台灣猛鬼出籠,還假披言論自由外衣,滔滔辯論,浪費版面程度令人咋舌。

 該討論的沒討論,因為不容易討論。抓住顯而易見的議題,慷慨激昂,實在只能解釋為智性上的怠惰。這種懶惰,對社會來說是一種惡性循環。墮落剛開始只是一時誘惑,不知不覺變成習慣,之後,竟成了本質。

 當新聞撩撥怒氣,台灣人應該問,什麼是我最該生氣的事情?我最需要生氣的對象是誰?最重要的,我生氣了之後呢?

 在民主社會,輿論是反應民意的利器,但是,在選舉至上、媒體也算商業行為的年代裡,輿論也能透過炒作而營造出來。甚至,你能說,有些人希望你對某些人生氣,因為這樣你就會轉移目光,忘了檢驗他們。他們還能假借你的怒氣,宣稱他們乘坐民意馬車,行民意之路。你的怒氣,就是他們的正當性。

 所以,生氣的台灣人,生氣之前,不光要想你「對」誰生氣,還要想,你「為」誰生氣。答案,當然,應該是為了你自己。 (作者為文化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