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9

片段



其實是同一張相片,不同的裁切,感覺卻像兩張照片。

大學時辦過一個生態攝影展,我選了「植物」作為我的主題。
當時沒什麼構圖訓練,更不懂得還有後製這種東西(當然,拍正片也很難後製啦),選擇植物完全只是因為自己對植物的生命力特別有感覺。

開展後,毫無疑問的,夾在生動的兩棲爬蟲類和壯闊的高山風景當中,樸實的植物相當不起眼,甚至有人參觀完展覽後,對植物區完全沒印象。

但是我也覺得沒什麼關係,反正我仍固執的相信,美好的事物不需要包裝,也不需要過度的言辭敘述。美好的事物,自己會向願意傾聽的人說話。

研究所上「報導攝影」課時,老師是一名資深攝影記者,他很明白的跟我們說「不要玩技巧了,這世界上絕對沒有還沒被玩過的攝影技巧。你們要陪養的是觀察力和想法,多想想你要怎麼透過攝影傳遞想法。」雖然認同他這句話,但是看見別人的作品,還是會問自己「我能不能拍出這樣的感覺?」

這幾年,嘗試拍過各種主題,記實、人物、意象、商業...
常常在想,為什麼要拍照? 為了紀錄吧。
紀錄什麼? 有感覺的美好事物。
為什麼要紀錄? 感動自己也將自己的感動傳播給其他人。
那你有感覺的美好事物是什麼?

.....生態,還有身邊的人。

轉了一圈,技術似乎有些增長,但是有感覺的主題卻沒什麼長進。

兩週陰雨中的片刻陽光,記下一株美好的黃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