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9

海底纜線

平常自認為跟對岸沒什麼關係

海底纜線斷了後才發現,習慣抓歌抓圖的論壇都上不去,線上遊戲裡友好幾個香港朋友消失了。(當然外掛也都消失了XD)

原來,連宅男的生活面,都已經與對岸脫不了關係了。

2006-12-27

幸福的工作

下班回家,看到年長的攝影師,守著一間不知道還能撐多久的沖洗社(純底片,沒有洗數位的服務)。我想,他應該很愛這份工作吧。

讓我想起幾年前,裁縫師傅收起了街角的西裝店,開始賣豆花和麵。

現實很殘酷,或許西裝師傅比老攝影師識時務,或許他只是把工作當工作?

我開始胡思亂想...

年輕的攝影師在中學畢業時得到了縣長獎,一台當時很稀有的相機。雖然底片很貴,但是他卻省吃儉用,就為了用影像,捕捉生命中的感動。
鄰居都說他有天分,紛紛邀請攝影師幫他們留下婚喪喜慶的記憶。攝影師也因此累積了一點錢,買下一間店面開始幫人拍照。假日時他則會背著相機,到河口拍捕魚的漁民,或追逐的孩童。他愛工作,也愛假日,只要能拍照,就是幸福。

年輕的西裝師傅小時候喜歡畫畫,讓務農的爸媽很頭痛,他們說「你這樣沒前途啦!」。在不甘願的情況下,阿爸帶他到當時最時髦的西裝師傅那裡做學徒。
就這樣,小學徒在布尺和裁縫機之間長成了西裝師傅,雖然收入不錯,鄰居也尊敬他,但是他真正熱愛的,還是畫畫。這幾年,百貨裡的進口西裝越來越便宜,進門訂製西裝的客人越來越少。他常常望著窗外,幻想退休後,要背著畫架和水彩,到關渡畫下每一天的彩霞。

其實,我在想,如果一個人做的是真正熱愛的工作,一份可以實踐自我的工作。應該就不會喊累,更不會成天想退休吧。

該花點時間面對自己,想一想了。

2006-12-20

影像處理





即使換數位相機也一段時間了,還是跳脫不了底片機的思維,很少會想到拍完以後還可以用後製處理。
總是希望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就能捕捉下最趨近於眼前、心中,所見到的樣貌。

2006-12-18

風神125


大學時,有一天深夜,從網路上試聽交工樂隊的「我等就來唱山歌」,從生祥撥下月琴的那一刻,我就感動到哭了。

之後,交工一直是我大力支持的樂團(就是不抓mp3,一定買正版啦)

幾年後,交工解散了,生祥在「臨暗」這張訴說勞工生活的專輯裡透出一種難以言喻的落寞,沈重感。

很高興,在「種樹」這張專輯中,又感覺到生祥再次站起來了,與日本樂手大竹研與平安隆巧妙的合作,再次用音樂唱出台灣農村那種濕熱的溫情。

強力推薦,生祥的新專輯--「種樹」(就是告訴你要去買專輯,不要抓mp3啦!)

======
星期五晚上在師大的地下社會,聽到沒有嗩吶沒有大鼓的風神125,竟然還是一樣那麼令人驚豔,感動。

這首歌,是描寫離鄉多年的主人翁,在城市發展不順遂,決定返鄉務農,卻害怕鄉親們的眼光,於是騎著他的風神125,在飆回家的路程中不斷呼喊著,讓路燈熄掉,不要讓鄉親看見我的模樣,我要回家了!

2006-12-16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大大的推薦,今年必看電影!

一名蓬頭垢面的老太婆(松子)在河濱公園死亡,一切看起來如此的不起眼。
孰知,在他外甥收拾松子公寓的過程中,卻意外的發現這位姑姑繽紛?哀傷?轟轟烈烈?或者說離奇的一生。

松子的一生在導演用極度大膽的顏色、敘事手法下,像一部迪士尼卡通般的炫目,但是松子的每一段際遇,卻又那麼令人心酸(我跟王阿茜根本是從頭哭到尾)。

總而言之,導演好棒(相較下「如果。愛」看起來像學生拍的電影般拙劣),演員好棒(演愛碼仕小姐的中谷美紀和每一個演員都是讚到沒話說),音樂好棒(不同時代的配樂搭配在一起,卻完全不突兀),我想,這應該是我這幾年看過最棒的電影,大大的推薦唷~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電影預告 via Vottie

2006-12-14

前十名耶,好榮幸


2006 is set to be the world's sixth-warmest year since records began 150 years ago.

The ten warmest years have all occurred in the last 12 years,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weather agency.

聽說今年冬天7-11關東煮滯銷,涼麵卻賣得不錯。看來不用等K隆星人來消滅我們,地球就會被我們自己毀掉吧。

---
忽然想到,在肯亞的時候,有一天跟我們的嚮導Benson,靠在車子旁看著路邊的狒狒在翻垃圾。他忽然說「如果人類真的是猿猴演化而成的,他們大概是下一代的人類吧。」我笑了笑,說「他們沒機會了,我們會先把地球毀掉。」然後我們一起點頭大笑。

2006-12-12

睡覺


整天坐在電腦前,寫稿還是一樣龜速,來去睏,明天早上再爬起來寫。

圖解:人類的演化

2006-12-06

綠黨



網站連結

「綠黨還在唷?」這是我同事聽到綠黨提名台北市議員候選人時的反應,是阿,綠黨還在,即使過去幾次選舉都全軍覆沒,他們仍然堅持環境永續、為弱勢發聲的路線。

或許三個候選人無法發揮什麼壓倒性的決策力,但是,讓議會中的聲音多樣一些,有幾個替環境和人權發聲的代表也不錯阿^^
---
其實,還蠻希望綠黨議員能夠當選的。這樣表示台灣選民不再全然受派系動員,政黨支配,而能因為認同候選人理念而投下神聖的一票。

如果,綠黨的候選人當選了,也可以算是一種長尾效應的表現吧,告訴主流政黨,不要忘記分散而流動的選民意見。

絕對 V.S 相對


「真像永遠只有一個!」穿著藍色S號西裝的科南斬釘截鐵的說。

真的嗎?

進入社會科學領域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要能接受「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對錯,沒有客觀的真實,一切都是鑲嵌在特定脈絡裡的相對正確,相對真實。

因此,對學習社會科學的人而言,沒有客觀答案,只有可辯論的立場,這才是常態。

習慣了、接受了、相信了這一套思考方式。
走出校門才發現,外面是一個「絕對」的社會,「相對」只能放在腦中,自己知道就好。

標準新聞有一套既定的公式,keep it simple,Keep it straight. 左右併陳只會讓讀者混淆,最好把衝突、差異擴大,這樣「重點」才會突出。

有時候採訪中得到的結果就是,甲很好,但是如果加入某因子,那就是丙最好,如果加入另一個因子,那兩者都很不好。最重要的是,要時時提醒自己,這很有可能是受訪者因為你「記者」的身分,才說出來的論述。

你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理解,但是卻千萬不要這樣寫(編輯會指著你說:「你腦袋不清楚唷?自己打自己嘴巴」)。記者要勇敢下判斷,一個問題,一個答案,甲最好!不用懷疑!

有時候真的很懷疑,我們一方面認為讀者都是精明的專家,另一方面又把他們當白癡,只能接受單一、簡單的觀點。Keep it simple, Keep it straight,難怪媒體永遠不是培養理性思考或辯論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