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9

海底纜線

平常自認為跟對岸沒什麼關係

海底纜線斷了後才發現,習慣抓歌抓圖的論壇都上不去,線上遊戲裡友好幾個香港朋友消失了。(當然外掛也都消失了XD)

原來,連宅男的生活面,都已經與對岸脫不了關係了。

2006-12-27

幸福的工作

下班回家,看到年長的攝影師,守著一間不知道還能撐多久的沖洗社(純底片,沒有洗數位的服務)。我想,他應該很愛這份工作吧。

讓我想起幾年前,裁縫師傅收起了街角的西裝店,開始賣豆花和麵。

現實很殘酷,或許西裝師傅比老攝影師識時務,或許他只是把工作當工作?

我開始胡思亂想...

年輕的攝影師在中學畢業時得到了縣長獎,一台當時很稀有的相機。雖然底片很貴,但是他卻省吃儉用,就為了用影像,捕捉生命中的感動。
鄰居都說他有天分,紛紛邀請攝影師幫他們留下婚喪喜慶的記憶。攝影師也因此累積了一點錢,買下一間店面開始幫人拍照。假日時他則會背著相機,到河口拍捕魚的漁民,或追逐的孩童。他愛工作,也愛假日,只要能拍照,就是幸福。

年輕的西裝師傅小時候喜歡畫畫,讓務農的爸媽很頭痛,他們說「你這樣沒前途啦!」。在不甘願的情況下,阿爸帶他到當時最時髦的西裝師傅那裡做學徒。
就這樣,小學徒在布尺和裁縫機之間長成了西裝師傅,雖然收入不錯,鄰居也尊敬他,但是他真正熱愛的,還是畫畫。這幾年,百貨裡的進口西裝越來越便宜,進門訂製西裝的客人越來越少。他常常望著窗外,幻想退休後,要背著畫架和水彩,到關渡畫下每一天的彩霞。

其實,我在想,如果一個人做的是真正熱愛的工作,一份可以實踐自我的工作。應該就不會喊累,更不會成天想退休吧。

該花點時間面對自己,想一想了。

2006-12-20

影像處理





即使換數位相機也一段時間了,還是跳脫不了底片機的思維,很少會想到拍完以後還可以用後製處理。
總是希望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就能捕捉下最趨近於眼前、心中,所見到的樣貌。

2006-12-18

風神125


大學時,有一天深夜,從網路上試聽交工樂隊的「我等就來唱山歌」,從生祥撥下月琴的那一刻,我就感動到哭了。

之後,交工一直是我大力支持的樂團(就是不抓mp3,一定買正版啦)

幾年後,交工解散了,生祥在「臨暗」這張訴說勞工生活的專輯裡透出一種難以言喻的落寞,沈重感。

很高興,在「種樹」這張專輯中,又感覺到生祥再次站起來了,與日本樂手大竹研與平安隆巧妙的合作,再次用音樂唱出台灣農村那種濕熱的溫情。

強力推薦,生祥的新專輯--「種樹」(就是告訴你要去買專輯,不要抓mp3啦!)

======
星期五晚上在師大的地下社會,聽到沒有嗩吶沒有大鼓的風神125,竟然還是一樣那麼令人驚豔,感動。

這首歌,是描寫離鄉多年的主人翁,在城市發展不順遂,決定返鄉務農,卻害怕鄉親們的眼光,於是騎著他的風神125,在飆回家的路程中不斷呼喊著,讓路燈熄掉,不要讓鄉親看見我的模樣,我要回家了!

2006-12-16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大大的推薦,今年必看電影!

一名蓬頭垢面的老太婆(松子)在河濱公園死亡,一切看起來如此的不起眼。
孰知,在他外甥收拾松子公寓的過程中,卻意外的發現這位姑姑繽紛?哀傷?轟轟烈烈?或者說離奇的一生。

松子的一生在導演用極度大膽的顏色、敘事手法下,像一部迪士尼卡通般的炫目,但是松子的每一段際遇,卻又那麼令人心酸(我跟王阿茜根本是從頭哭到尾)。

總而言之,導演好棒(相較下「如果。愛」看起來像學生拍的電影般拙劣),演員好棒(演愛碼仕小姐的中谷美紀和每一個演員都是讚到沒話說),音樂好棒(不同時代的配樂搭配在一起,卻完全不突兀),我想,這應該是我這幾年看過最棒的電影,大大的推薦唷~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電影預告 via Vottie

2006-12-14

前十名耶,好榮幸


2006 is set to be the world's sixth-warmest year since records began 150 years ago.

The ten warmest years have all occurred in the last 12 years,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weather agency.

聽說今年冬天7-11關東煮滯銷,涼麵卻賣得不錯。看來不用等K隆星人來消滅我們,地球就會被我們自己毀掉吧。

---
忽然想到,在肯亞的時候,有一天跟我們的嚮導Benson,靠在車子旁看著路邊的狒狒在翻垃圾。他忽然說「如果人類真的是猿猴演化而成的,他們大概是下一代的人類吧。」我笑了笑,說「他們沒機會了,我們會先把地球毀掉。」然後我們一起點頭大笑。

2006-12-12

睡覺


整天坐在電腦前,寫稿還是一樣龜速,來去睏,明天早上再爬起來寫。

圖解:人類的演化

2006-12-06

綠黨



網站連結

「綠黨還在唷?」這是我同事聽到綠黨提名台北市議員候選人時的反應,是阿,綠黨還在,即使過去幾次選舉都全軍覆沒,他們仍然堅持環境永續、為弱勢發聲的路線。

或許三個候選人無法發揮什麼壓倒性的決策力,但是,讓議會中的聲音多樣一些,有幾個替環境和人權發聲的代表也不錯阿^^
---
其實,還蠻希望綠黨議員能夠當選的。這樣表示台灣選民不再全然受派系動員,政黨支配,而能因為認同候選人理念而投下神聖的一票。

如果,綠黨的候選人當選了,也可以算是一種長尾效應的表現吧,告訴主流政黨,不要忘記分散而流動的選民意見。

絕對 V.S 相對


「真像永遠只有一個!」穿著藍色S號西裝的科南斬釘截鐵的說。

真的嗎?

進入社會科學領域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要能接受「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對錯,沒有客觀的真實,一切都是鑲嵌在特定脈絡裡的相對正確,相對真實。

因此,對學習社會科學的人而言,沒有客觀答案,只有可辯論的立場,這才是常態。

習慣了、接受了、相信了這一套思考方式。
走出校門才發現,外面是一個「絕對」的社會,「相對」只能放在腦中,自己知道就好。

標準新聞有一套既定的公式,keep it simple,Keep it straight. 左右併陳只會讓讀者混淆,最好把衝突、差異擴大,這樣「重點」才會突出。

有時候採訪中得到的結果就是,甲很好,但是如果加入某因子,那就是丙最好,如果加入另一個因子,那兩者都很不好。最重要的是,要時時提醒自己,這很有可能是受訪者因為你「記者」的身分,才說出來的論述。

你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理解,但是卻千萬不要這樣寫(編輯會指著你說:「你腦袋不清楚唷?自己打自己嘴巴」)。記者要勇敢下判斷,一個問題,一個答案,甲最好!不用懷疑!

有時候真的很懷疑,我們一方面認為讀者都是精明的專家,另一方面又把他們當白癡,只能接受單一、簡單的觀點。Keep it simple, Keep it straight,難怪媒體永遠不是培養理性思考或辯論的場域。

2006-11-29

火車


好想去搭火車,不是出差,而是單純的旅行。

2006-11-28

高鐵試車





距離高鐵的通車日越來越近了,上次遇到一個原本跑消費線,百般不願意被拉到「高鐵採訪小組」的電視記者,他說長官規定每天都要有一則高鐵的新聞。

於是,電視上每天都有高鐵新聞,但是正面的報導卻不多,不是大作高鐵試車出軌,就是記者想強行進入高鐵車站,然後拿著麥克風抱怨警衛不讓他們進去XD

好奇怪,監督公共工程當然重要,但是沒必要老是在唱衰、等著看戲吧。

高鐵假如真的爛到要打掉重做,對台灣有什麼好處?試車本來就會有很多問題,現在發現,即時修正,總比試車時都沒有問題,正式營運後才發現好吧。很奇怪,大家都知道「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但是我們卻常用放大鏡檢視失敗,然後落井下石。當你說完「看!早就知道他會失敗。」然後轉身離去後,又留下了什麼?創造了什麼?

多一點正面思考,用解決問題的角度取代批判,不是比較好嗎?

2006-11-27

十年

影片在這裡
天下雜誌的教育特刊十週年了,做了一部教改十年的短片。十年前,五名不同背景的國中生各自立定了職業志向,十年後天下雜誌再次拜訪他們,瞭解他們在哪裡。

想一想,十年前,我剛考上復興高中。
國中時我的成績一直很不好,除了英文以外,其他科目排名都是由後面算起的。有一次,我媽媽還被數學老師請到學校談話,當天,我哭著在日記本上寫下「為什麼成績不好,就是壞孩子呢?」

成績不好,讓我國中的時候很自卑。無論我多麼想要肯定自己,外面的一切都在否定我。高中聯考後,結果自然不理想,考上了當時公立高中倒數第二志願的復興高中。每天早上5:30,天還沒亮,就要出門趕公車。每天早上,我爸爸總是比我早一步起床,買好美而美漢堡和一杯玉米湯放在客廳,然後又躺回去睡回籠覺。

一個人在客廳吃著早餐時,我很恨自己,為什麼要那麼笨,為什麼要考不好,為什麼要讓父母操心。在當時,成績就是一切。

看著影片中的孩子,其實離我沒有很遠,我想或許,我只是比較幸運,轉學到延平,考上台大,繼續念研究所,然後順利當上記者。或許,我應該跟他們一樣,在郵局、在工廠工作。

當很多人都在批評教改讓學生壓力更大,讓競爭更激烈時。我常常想,至少,成績不再是唯一的標準,你可以書念不好,但是還是很有信心、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或許,教改十年了,唯一不變的障礙,其實還是家長和師長的觀念吧。

2006-11-21

一位遊戲玩家的自白


是的,我玩線上遊戲,玩了三年,主要玩<天堂二>,另外還玩過<天堂>、<仙境傳說>、<魔獸世界>、及<魔法飛球PangYa>(單機遊戲就不要數了,一頁寫不完)。不瞞你說,研究所考試的前一晚,我在組隊練功。當然,我的碩士論文也是寫線上遊戲虛擬物品的現金交易,還出國發表過(反應也很不錯呢)。即使現在上班後,週末晚上如果不用準備第二天會議的報告,我也會登入遊戲,聊天、逛街、練功。

但是,面對一群對電玩全是負面刻板印象與污名的資深同事,我卻不敢站出來面對我的玩家身分。雖然有嘗試舉些正面案例來平衡一下現場氣氛,但是這種電玩污名的壓力,卻還是跟以前一樣讓我很不舒服。

成年人不能玩電玩嗎?玩電玩的真的都是小孩子嗎?
為什麼台灣的社會始終不願意面對成年人也需要「遊戲」這件事情,爬山、打球、麻將、唱歌,廣義來講都是play的一種。當遊戲機產業就超過三百億美金時(不含電腦),我們卻還是只看到生產者和想像中的家長,而不去看誰在玩?為什麼他們要玩?

當美國網路研究界將今年的主題訂為「遊戲」,當立法院餐廳裡助理們的話題也是遊戲,家長和小孩都在玩遊戲(還會互相幫忙練功呢),難道我們還要站在外圍,批判遊戲是精神鴉片,而不應該去實際瞭解一下WHY嗎?

天阿,不過是玩遊戲,跟朋友聊天、放鬆而已,竟然需要鼓起勇氣才敢po文。好吧,我出櫃了...

2006-11-19

有關柿子兩三事


1)四季部落裡有一棵很大的毛柿,雖然可以吃,卻因為長太高而很難摘到果實,每到秋天,一粒粒的橙色毛柿掛在葉子落盡的樹上,特別有冬天的味道。

2)一直很想去拍苗栗一帶曬柿餅的模樣,不過現在季節還沒到,看看今年有沒有機會去看看。

3)小時候很討厭吃紅柿子,不是不喜歡他的味道,是不喜歡手黏搭搭的。幾年前甜柿開始大紅,軟黏黏的紅柿反而少了,我才發現,我還蠻喜歡吃紅柿子的。

4)不像野生的毛柿,果園裡面的柿子,不是一顆顆紅橙橙的掛在樹上,而是套著一個3元的白色紙袋。水梨、蘋果、水蜜桃都是一樣,唯一可能看到露出來的果實,就是被鳥類或猴子咬了一口的果子。

2006-11-17

菁英的傲慢


又到週末了
擁擠的捷運裡擠滿了準備回家的人們
雖然極不舒適,但是卻很放鬆,耳邊彷彿聽到輕鬆的樂謠。

尖峰時段擠車廂,這是以前沒有的體驗。
唸書時,出遊總是選在週間,週末則往偏僻的地方跑,不用擠,不用吵,甚至還有點同情那些週末塞在熱門觀光區路上的人們。當時的心態是,「我們才不會笨到去擠人潮咧,我們有私房景點」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這種心態真的有點奇怪。

上個月採訪一名社會學者,在紅衫軍最熱的那段時間,他時常從台中搭車上來台北,就為了用DV記錄下這一切。當時他問我「你覺得為什麼這次大學生很少?」我回說應該是現在大學生對政治運動沒有熱情吧。

「但是為什麼連一些進步社團都沒有出現呢?」他又問我,「我想,可能是一種菁英主義作祟吧。」他接著講出了他的觀察。

我同意,因為我也犯了這種菁英主義的傲慢。

我們常常用一種菁英的角度,自以為客觀,站在外圍批判「群眾」,認為這些行為「不理性」,或者沒有深層意義。但是我們有實際走到裡面,跟裡面的人談談,去瞭解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嗎? 沒有,我們只有站在外面批判,然後劃地自限。

「我認為這樣真的很可惜,這些接觸進步思想的學生團體,因為傲慢,而失去了一次實際觀察與體驗群眾運動轉變的機會。」該名學者看著窗外。
而我,只能猛點頭。

以後要提醒自己,心胸放寬點,即使不喜歡,不認同,也要去看看,這樣才會成長。
-------
p.s 用心體驗,就會有新發現,就像美麗的剪影,其實是廣東粥小攤販外面的遮雨棚^^

2006-11-09

套餐工作


"trying? you are not trying" 女主角安迪犧牲了與父親相處的時間,就為了幫老闆訂到機票。老闆非但沒有讚美,反而當面數落他,安迪哭著臉想找到同事的認同,資深編輯Nigel低著頭看片,毫不同情的說了這句話。

如果我沒有進到社會裡,在大公司工作,我大概無法瞭解這句話。但是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卻嚇到了。

是的,工作是一份套餐,妳要做得好,就必須要照單全收。包括工作內容、公司價值、還有做事情的方法。挑東挑西,或討價還價,只會讓你氣到面紅耳赤,而對方仍不為所動。廚師不可能為妳改變菜單,他總是有老顧客要照顧,妳想要吃別的?不會換間餐廳唷!

Am I trying? 好像沒有,因為我始終在抗拒,始終相信有辦法改變套餐的內容(多一些新鮮蔬菜,少一點大魚大肉,不要跟我說這些以前都是高貴的餐點,現在沒有人吃那麼油了啦!)。

Andy: What if I don't want this?
Miranda: Oh, don't be silly - EVERYONE wants this. Everyone wants to be "us".

回頭看看,後面還有很多人排隊等著要進來用餐呢

2006-11-06

Politics


週末,就在看電視、看剪報,打電話,接電話中度過。

今天某某人看起來像打算要跟阿扁切割,明天忽然又說出了「保扁」言論。
看著好久不見的阿扁在電視上用親切的台語「說明」國務機要費,心中的情緒卻很複雜。

到底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
到底阿扁為什麼要這樣做?
到底民進黨會不會被他拖下水?
到底那些一直要蘇貞昌下台的人都在想什麼?
行政院院長一直換人對台灣有什麼好處嗎?
馬英九把紅衫軍抬走,卻又號召一批群眾上街頭,他在幹什麼?

政治,是權力遊戲,是利益戰場,是人際關係的舞台。

政治,妳好難懂阿!

2006-11-04

星期六下午


一本起訴書,讓全國媒體進入總動員,挑燈夜戰。
遊行照常,只是換成記者走在候選人前面。

從中山足球場走到後車站,就為了一個問題,
「謝市長,一句話就好,國務機要費事件會不會影響你的選情?」

星期六下午的工作

2006-11-01

王阿茜生日快樂!



這是我們認識以來的第六次生日了,謝謝最可愛的你陪著我一同度過這段不算長也不算短的日子,祝你生日快樂!也希望我們能一起找到balanced的幸福生活。^^
點這裡看看

這裡還有更多

2006-10-24

烤雞


週六夜晚,西門町櫥窗內的一隻雞
最近心情的寫照

2006-10-23

雜記


10月22日<經濟日報>的社論「能源稅理不直氣壯」裡面有一段話,「若是為了全球環保,我們應做的工作是減少消費而非減少生產,因此我們應對消費而非對生產課稅。對生產課稅,只會使生產移到其他國家;結果不只是我國的經濟受到傷害,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也極可能因為外國生產效率不如我國而提高。所以我們強烈反對這種損己而不利人的政策。」

經濟系的訓練,讓我完全能理解這段話,但是雖然能理解,卻仍然很感慨。在這個資本可以輕易流動,企業長腳的全球化年代,企業面對社會、面對政府的bargaining power實在是太強大了!幾乎已經到了可以為所欲為的情況,一點點的管制,一點點的約束,就揚言走人,絲毫不用負起任何社會責任。

有誰管得了企業?只能用道德勸說的方式「請」他們負起一點社會公民責任吧。
==========
週末到戲院看了期待已久的電影「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inient Truth),其中高爾有張投影片,是講經濟v.s環保的「假」對立,投影片裡天秤的兩端一邊放金塊,另一邊則放了一顆地球。

看完電影,其實很感慨,想起在肯亞時很多環保團體、社區團體,非常直接的說他們做這些事情,都是為了環境、生態,因為環境跟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阿!

反觀台灣,「我們當然知道環保很重要,但是也要考慮經濟發展、人民就業阿!」以及「我們當然知道經濟重要,但是環境沒了,還要經濟作什麼?」

哪一句聽起來比較理所當然?哪一個聽起來像「偏激」環保團體會講的話?

上週某個想蓋煉鋼廠的企業來找我們公司的一位記者,很自然的就說了前一句話。但是有哪一個台灣的環保團體敢直接說第二句話?「環境」這個價值不用說跟經濟放在天秤的兩端了,在台灣,除了經濟以外,人權、環境、性別、公平等價值全部都要退位,處處為了「經濟發展」大局著想。

好羨慕那些可以大聲說自己是environmentalist,而不會被當瘋子、偏執狂的社會。

2006-10-21

等公車


等,十分鐘過去了...
等,二十分鐘過去了...
等,三十分鐘過去了......

該走嗎?
都等這麼久了,車子該來了吧。
但是不走的話,還要等多久?

山林



一個朋友把他過去幾年爬山的照片做了簡單的剪輯
(這是原始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dFS8jvLH6s
看著看著,又開始想念起山上的味道。

已經一年多沒有爬山了,但是對那張照片是在哪裡拍的,哪科植物應該會出現在什麼樣的地形,卻依然很熟悉。

也曾經從關山大斷崖邊往下眺望,曾經踏在陶賽峰詭異的大石板上,曾在松羅湖畔讓露水浸濕身體,也曾貼到地面上,只為了拍一張細葉當藥。

以前剛開始開隊時,總是充滿了自信,認為只要給我一張地圖,一個指北針,沒有哪裡是到不了的。後來隨著爬山經驗的累積,還有做過一些很糟糕的決定(淋雨十小時下山、在近零度的雨天中發現帳棚搭不起來等等)慢慢打從心裡尊敬山林,以及體認到同伴的重要。

假如哪一天我決定離開這個工作,我會放自己一個月的假,前三週認真跑步練體能,然後用一週的時間,慢慢的走回稜線上,讓我塵封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體緩緩張開,去感受那些山林裡的精靈。
=====
為什麼要等離開這個工作?因為有個會爬山的同事在我進公司時就跟我說:「在這裡,你在工作之間唯一能爬的山,只有陽明山吧。」XD

2006-10-20

本省人 外省人


下班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個賣廣東粥的小攤販,瞄了一下菜單,除了常見的皮蛋瘦肉、海鮮、狀元及弟外,被一個奇怪的名字吸引,麗灣艇仔粥?好奇問了一下正在專心煮粥老闆,他用得意的口氣笑說那是香港的一個地名,「我們叫小船艇仔」因為這種粥都在小船上賣,自然叫做艇仔粥囉。接著老闆問我台灣話裡面的小船怎麼講?我只好尷尬的聳聳肩,說我台語不好,回去問老爸。

吃著加了豬頭皮、豬肚、肉絲、蔥花的粥,忽然想起前幾天採訪後興起的一些疑問。不知道這幾年社會上的「本土優先價值」,對所謂的外省人產生了什麼樣的認同危機?

小時候,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大家都是中國人!」
高中時,有些同學會指著其他同學罵「中國豬!」
短短的十年內,所謂的外省家庭大概經歷了一場三溫暖,從認知、感受、和認同一致,忽然變成四不像。在台灣他們會因為不會講台語而被貼上貶抑(甚至敵視)的標籤,但是在他們的認知裡,他們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有什麼不對嗎?

本土認同的覺醒絕對沒有錯,只是我常常在想,這種將不符合所謂客觀標準(語言、族譜、自稱台灣人)的人都視為「他者」,加以貶抑的意識,卻會讓我們社會失去很多珍貴的多樣性。

肯亞是一個文化、種族相對穩定的國家,因此飲食、服飾也多一致,在肯亞的三週,我們每天幾乎都吃一樣的東西,燉牛肉、燉蔬菜、ugali(玉米粉做的發糕)。肯亞人大概從兩歲,到八十歲,每天都吃著相似的東西吧。

雖然肯亞菜蠻好吃的,但是當時就好想念台灣多樣的選擇,我們可以吃廣東的燒臘、四川的抄手、北京的烤鴨、日本的拉麵、美國的漢堡(肯亞沒有麥當勞),為什麼台北有這麼多選擇?這麼多變化?不就是因為台灣這種移民島的特性嗎?

拉拉雜雜的寫了一堆,其實也不是很清楚想表達什麼:P

另外又想到了一個問題,在原住民或新住民的眼裡,所謂的本省人跟所謂的外省人有差別嗎?

2006-10-14

不要拖稿了!

我不太喜歡工作,所以都會盡快寫好出去玩。
---村上龍

2006-10-12

隱晦的Luck


每當別人聽到我台大畢業的經歷,以下的對話就會出現
「好優秀唷,台大菁英喔。」
「沒有啦,運氣罷了。」
「哪有什麼運氣的,一定是很聰明,又很用功。」
(微笑)

在這個強調競爭,強調個人可以靠天分跟努力改變命運的社會中,「運氣」時常被忽略,即使沒有人會否認運氣時常扮演決定關鍵,卻很少人把真的相信運氣是決定因子(這點跟經濟學有點像,不理性行為或無法掌握的因子不納入討論)。

大概還是因為「人定勝天」這個競爭的價值吧,如果有太多因子掌握在老天手裡,我們還有什麼好努力的?

王阿茜常嘲笑我,說我是靠運氣過活的。找不到要約訪的人時,就會在研討會上不期而遇。苦無官方反對意見時,立法院就忽然開場公聽會,把官方代表全部請來。說實話,我相信運氣真的很重要。

Woody Allen的電影「愛情決勝點」(match point)就是環繞在「運氣」這兩個字,男主角湮滅證據失敗,當所有觀眾都以為他完蛋時,導演忽然來了個U turn,扭轉觀眾對於成敗的印象,讓男主角逃過一劫。關鍵?運氣

電影最後,男主角的太太終於懷孕了,他感慨的說「如果要孩子有才華還是運氣,我寧願他有的是運氣。」
--------------
忽然想到一個以前在TVBS工作的同學,看到某明星小主播所發出的感慨,「如果你讓我選擇聰明才智還是美貌,我會毫不猶豫的選美貌。」

這個社會價值真的很有趣,有些特質會被頌揚,而有些特質則要保持隱晦。例如認真、聰明這些特質會被凸顯。而外貌、運氣、人際關係這些同樣決定成敗的關鍵因子,則要避免(ex:每個明星都一再強調自己不是靠外貌、不是花瓶,而是靠努力和才華才有今天的成就 XD)。

肯亞的照片


狒狒說:「很多人問我,肯亞的照片在哪裡?答案很簡單!肯亞的照片在這裡http://www.pixnet.net/minke」
(網頁右上角也有相本連結)

給根香蕉當獎勵吧!

閱讀

念幼稚園時,每天放學我媽媽一定要帶我到圖書館裡讓我看圖畫書,我才願意乖乖的回家。
念國小時,我花在卡通和閱讀的時間大約是1:1。回台灣以後更是邊學中文,邊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等等小說。

隨著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閱讀從來沒有終止過,但是卻越來越目的性。

在肯亞,看到放牛的小孩坐在草地上,除了看好牛羊之外,也不忘拿本書慢慢享受。而我們在肯亞的朋友,每到營地後就會換上夾腳脫鞋,開始煮飯。而燉牛肉漫長的時間,他則會坐在一旁細細品嚐他的書本。看到這些景象,忽然覺得很羨慕他們。

工作以來,時間總是很容易被打亂,即使有段自己的時間,腦子也很難放空,不去想工作。記者的資訊焦慮讓「慢慢閱讀書本」變成很奢侈的事情,總是會告訴自己,「看小說有點浪費時間,看看雜誌、電子報吧。」

雖然如此,但是這樣速食的閱讀卻很不踏實,感覺好像東西還沒有在腦中沈澱,就急著拼命塞新東西進去。

週末偷閒到烏來走走,下山時王阿茜忽然說想找個地方看看書,「這樣才會感覺有放到假。」

於是我們就回家抓了兩本書(其實我有好多買了,卻從未看完的書...),到附近的丹提咖啡坐下,靜靜的閱讀,一直坐到咖啡店拉下鐵門。走出咖啡店時,覺得心情好放鬆,心理好充實,「以後我們天天都來閱讀吧!」我提議,「那要找個有時間慢慢閱讀的工作阿。」王阿茜立刻澆我冷水。唉唉 什麼時候才能跳脫漩渦,找回生活的平衡呢?

要練習放空自己,多看書,減少上網瀏覽網站或bbs的時間。

2006-10-08

原地踏步?


跟幾個研究所的同學吃了頓飯,簡單的聊聊各自的生活,
回家時走在敦化南路上,想著,我是不是一直在原地踏步呢?

工作以來好像學到了很多,卻產生了更多的疑慮和焦慮。

公司有個資深同事在徵人,強調不要只有三分鐘熱度的人,至少要有決心做個五年到十年。

我對新聞的熱誠,算不算是三分鐘熱度?還是,我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瞭解,或接受新聞的本質呢?

秋天到了,夜裡在路上走著,不禁感到一陣寒意。

2006-10-07



Nobody else here baby
No one here to blame
No one to point the finger
Its just you and me and the rain

Nobody made you do it
No one put words in your mouth
Nobody here taking orders
When love took a train heading south

Its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ond
Its the stuff, its the stuff of country songs

Hey 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
And if God will send a sign
And 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
Would everything be alright

God has got his phone off the hook, babe
Would he even pick up if he could
Its been a while since we saw that child
Hanging round this neighbourhood
You see his mother dealing in a doorway
See father christmas with a begging bowl
Jesus sisters eyes are a blister
The high street never looked so low

Its the blind leading the blond
Its the cops collecting for the cons
So where is the hope and where is the faith
And the love...whats that you say to me
Does love...light up your christmas tree
The next minute youre blowing a fuse
And the cartoon network turns into the news

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
And if God will send a sign
And 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
Where do we go
Where do we go

Jesus never let me down
You know jesus used to show me the score
Then they put jesus in show business
Now its hard to get in the door

Its the stuff, its the stuff of country songs
But I guess it was something to go on

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
I sure could use them here right now
Well if God would send his angels

I dont want to lie
(where do we go)
I dont want to have a feel for the song
And I want to love, and i...
(where do we go)
And I want to feel alone

2006-10-06

創業精神是什麼?


創業精神是什麼?

即便本雜誌常常在寫創業家的故事,我卻總是覺得自己欠缺創業的勇氣和企圖心。但是這次去肯亞,讓我對創業改觀了,創業一定要有勇氣,但是企圖心,可以用「理想」這個字取代。

不諱言,創業一定要賺錢,但是如果只想著賺錢,那一定看不見新的市場利基。

在肯亞參加會議的許多開發中國家中,「創業」其實就是找出社會上的需求,然後去解決它,而不只是看市場上什麼好賣,而隨波逐流。

例如肯亞Adopt-a-light公司的創辦人,看到貧民窟裡因缺乏公共照明而引發許多暴力、意外傷害,於是想出引介企業到貧民窟架廣告燈箱的計畫。燈箱在台灣或許不算什麼,但是在擁擠、漆黑的貧民窟裡,卻是最好的路燈。貧民窟裡的勞工階級人數眾多,對企業來講也是潛在的消費者,使得這項計畫得以順利推動。幾年下來,這樣的計畫讓各地的貧民窟夜晚不再黑暗,無形中避免了許多遺憾。

另外如坦薩尼亞的一間公司,創辦人在大學時發現許多偏遠村落有電腦網路的需求,卻沒有管道接觸網路公司,因此自願扮演仲介者的角色,將這些村落介紹給網路公司。不知不覺中,就成立了公司。公司成立後,他才發現自己對於法條和會計一竅不通,但是好家在,大學裡法律系、會計系的教授都是他最好的資源。如此一來,不用任何創業資本,也沒有一堆必修的管理學學分,他就成功的創業了。

我覺得阿,管理學為了奠定自身成為嚴謹學科的地位,把「創業」講得好像很複雜。好像一定要有獨到的眼光、加上一堆大師的管理哲學,才能成功的創業。其實只要年輕人多走出校園,關心身邊社會上的需求,找出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又可以同時獲利的方法,不用什麼資金或偉大的管理哲學,一樣可以當老闆。

結論:把以前聽過的創業法則忘掉吧,創業沒有法則,唯一的原則就是要對社會需求敏感,然後想解決這些問題。

2006-10-02

全有或全無?



馬賽人放棄了文明,選擇傳統的生活方式,從兩歲開始就披著紅巾,在莽原上拿著樹枝趕羊。一直到成年後提著長杆,配著短刀趕牛群。

風沙、草原、烈日、溪水和牲畜就是他們的一切。

台灣人,有電,有水、有冷氣,生活中的衣食無虞。而為了這種生活,我們卻必須不斷的工作賺錢,不斷的生產生產生產生產......燈管讓我們可以在夜間生產,電腦加快了我們的生產速度,卻同時也提升我們對工作效率的期望(時間沒變多,但要做的事情變多了)。

速度速度速度、生產生產生產,快速而大量的工作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切。

很感慨,於是寫了封信給老師,十分鐘後就接到回信(果然是同樣有資訊焦慮的可愛老師),他也很有同感「現代社會裡...要不是絕對的速度和科技,就得是絕對的原始和沒有速度。有沒有中間的地方可以活呢?我真的很想知道。」

好想找一塊適合我的空間,在全有跟全無之間。

2006-10-01

肯亞歸來~


結束充實又愉快的十八天,先追趕工作,晚點再來補遊記和觀察。

過了三週晚上九點睡覺,早晨六點被猴子鳴叫吵醒的日子,剛回來就要面對週一的編輯會議...唉~ Orz

(不要懷疑,這不是合成照,在肯亞的莽原上,彩虹就是長這個樣子的^__^Y )

2006-09-11

出發!


即將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耍神秘)...To Be Continued

2006-09-07

國王的新衣


每個人小時候應該都聽過這個故事(沒聽過的請看這裡http://www.epochtimes.com/b5/2/3/19/c7692.htm

小時候,我一直以為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的啟示是,國王很笨,千萬不要像他那麼笨。

長大後我才瞭解,安徒生其實是在寫社會大寓言。
國王身邊所有的人都看見了問題所在,知道真相,但是為了怕得罪國王,怕遭到懲罰,而沒有一個人敢說真話。國王一直活在自己的想像當中,不自決的走向最後的那場遊行。即便最後國王發現自己一絲不掛的走在路上,他還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而堅持昂首走完全程,而身邊的臣子,也只有繼續陪國王裝下去。

多麼可怕的寓言,多麼可怕的社會阿!

2006-09-03




歌曲名:Wind
NARUTO-ナルト-(火影忍者)TV版片尾曲(完整版)
词/曲/歌:Akeboshi

Cultivate your hunger before you idealize.
Motivate your anger to make them all realize.
Climbing the mountain, never coming down.
Break into the contents, never falling down.

My knee is still shaking, like I was twelve,
Sneaking out of the classroom, by the back door.
A man railed at me twice though, but I didn't care.
Waiting is wasting for people like me.

Don't try to live so wise.
Don't cry 'cause you're so right.
Don't dry with fakes or fears,
'Cause you will hate yourself in the end.

Don't try to live so wise.
Don't cry 'cause you're so right.
Don't dry with fakes or fears,
'Cause you will hate yourself in the end.

You say, "Dreams are dreams.
"I ain't gonna play the fool anymore."
You say, "'Cause I still got my soul."

Take your time, baby, your blood needs slowing down.
Breach your soul to reach yourself before you gloom.
Reflection of fear makes shadows of nothing,
shadows of nothing.

You still are blind, if you see a winding road,
'Cause there's always a straight way to the point you see.

Don't try to live so wise.
Don't cry 'cause you're so right.
Don't dry with fakes or fears,
'Cause you will hate yourself in the end.

Don't try to live so wise.
Don't cry 'cause you're so right.
Don't dry with fakes or fears,
'Cause you will hate yourself in the end.

Don't try to live so wise.
Don't cry 'cause you're so right.
Don't dry with fakes or fears,
'Cause you will hate yourself in the end.

'Cause you will hate yourself in the end.

'Cause you will hate yourself in the end.

'Cause you will hate yourself in the end.

'Cause you will hate yourself in the end.

2006-09-01

準備

中午吃得飽飽的走進疾病管制局,
「請問黃熱病疫苗要在哪裡打?」
昏昏欲睡的警衛懶懶得指了走廊底的一扇門。

填好了表單,小姐很課套的說明了注意事項,接著就到後面冰櫃拿出小小的一劑疫苗,「李先生請到後面來。」。
「要打哪裡呢?」
「手臂露出來」
「會不會痛阿?」
「我當然不會痛囉」
護士小姐還有點幽默感,苦笑

花了一千二,過幾天可能會發高燒、全身酸痛,多喝水。

紀念:第一次花錢讓自己生病。
還有,如果見到我病厭厭的,那不是感冒,而是黃熱病阿!
(莫名其妙的得意了起來)

2006-08-30

強調「個人」的社會


這是個強調個人的社會,在媒體和政治上特別如此。

一個鄉鎮經過多年的努力,做出了耀眼的成績,卻因為換了鄉長而不敢大聲講。「不好意思唷,因為鄉長最近換人了,那些都是前任鄉長的政績,我們還在思考未來的方向。」

換人做就一定要換方向嗎?如果路已經走對了,為什麼不能延續?好像之前鄉民的努力都被歸功到鄉長身上,一旦他離開了,這些成果也跟著他走,變成他的政績,而不是留在地方的成果。

看不慣這種個人式的解釋。為什麼地方的成功,一定是因為有強而有力的領導者?為什麼公司的成功,一定是因為CEO英明?

每次聽到這樣的聲音,都會覺得我們還沒從威權時代走出來,一定要從人群中找出個可以依賴或怪罪的領袖,把集體的事情個人化。

因為有英雄才有故事嗎?正是因為集體的努力和專業分工不被重視,所以每個人都爭著想當那個英雄,而不願意在各自的小崗位上默默為群體做事。

我想說什麼,簡單來說,一個健全的民主社會是不需要超人或蝙蝠俠的。

飛天御書?


博客來真方便,以前每次想買原文書,就會顧慮到amazon昂貴的運費,還有空運的時間。自從博客來直接代購amazon的書籍之後,現在買原文書都不猶豫了,簡單點點滑鼠,三天後到便利商店領取,不用運費,也不用匯款,真好~

莫名其妙,有點像廣告,但是其實是讚嘆便利服務的文章。

2006-08-25

文采


一直很希望自己有些文采
常在看別人的文章時會感慨,要怎樣才能寫得這麼好呢?

我認為好的文字就應該像流水般,巧妙的繞過沿途的障礙物,將你一路帶到終點。最厲害的文字,還能讓你跳出炫流後,卻仍對那水溫和流動感念念不忘。

上次聽TIME亞洲區總編演講,她說好的作者在閱讀別人的文章時,不只吸收文章裡的知識,更要同時學習style。

或許吧,但是我的文字還是離文采很遠,很口語,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我的文章確實做到連國中生都能閱讀...(這樣是不是很阿Q...)

2006-08-20

[轉錄]環保爆料搏版面

這是一個學弟寫的文章,蠻有意思的,感觸很深。
上次跟樂青的馨文在聊天,他很感慨現在的社會真的太保守,太反動了。社會大眾面對多元的價值不是用傾聽和理解,而是用排斥和標籤化。一旦你被貼上「激進」、「基本教義派」的標籤,社會大眾就不願意聽你講的話了,甚至反過來指控你不願意溝通。

-------------------------
( 2006-08-15 ) 自由時報

■ 李佳達

上次聊天聽到一個環保界前輩的玩笑話,說他因為揭弊正在被黑白兩道給「關切」,言罷雖一笑置之,我除了為他擔心,更是百感交集。

環保議題與弊案結合,早已不是新聞,如這次陽明山國家公園纜車BOT案便是由一名環保界資深人士的緊追不捨,才使得事情延燒開來;又如之前太魯閣國家公園天祥的BOT案,涉及重大的溫泉利益,也是由環保團體和當地的居民代表與原住民族聯手揭發黑幕;前陣子的澎湖吉貝沙尾案,也是環保團體代表親自到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阻止其非法發放給竊佔國土二十年廠商數千萬的補償金。

不知從何時開始,環保概念本身已經不足夠以說服及推廣和環保有關的議題,環保團體被迫用「為什麼不適合開發」的策略來訴求,目前看來最有效的,就是揭發行政黑幕中的弊案,以免被冠上「反開發案」的帽子。

然而,在一個弊案結束後,好運的話使不肖官員下台,也停了工程,但社會究竟反省到什麼?對於環保團體而言,保育的本身便是一種價值,虛幻的經濟「開發」有時候只是帳面上的海市蜃樓,如六輕在興建之初,宣稱將帶來十二萬個工作機會,結果統計僅提供近八千的員工,還有百分之七十引入外勞、空氣污染嚴重、稅收不繳給地方政府、嘉義的沿海地形更因此每年倒退四十到七十公尺。這些後果的追蹤,都不會是媒體的重點,保育團體在反對台塑續建八輕的報導中還是被定義為「反開發派的保育人士」。

這次經續會後,媒體滿滿工商團體抗議的言論,也再次使得環保團體被冠上了反對經濟建設的帽子,卻鮮少有人注意到,環保團體不單以環保為主要訴求已經很久了,環保團體要懂得法律專業、經濟與成本效益分析,還要具備檢調的蒐證技術,最好還能具備一身好武術,保障揭弊後的安全問題。而陽管處的BOT風波後,又有誰會討論除了官員下台、利益輸送之外,究竟要不要繼續對陽明山國家公園進行大規模溫泉或纜車的開發?環保團體要喚起人們對於保護國家公園的重視,只能繼續用他們十八般的武藝,尋找在爆料滿滿的版面中,突圍的可能性。

期待媒體對於議題的大是大非,能有更延續性的追蹤,而社會對於這些被迫長成三頭六臂的環保團體,也能給予更大的寬容與尊敬。

(作者為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生)

2006-08-14

幸福的能量


以前在寫論文的時候,曾經跟學弟開玩笑說「對我而言,每週至少一定要上去烏來一次,這樣才能讓我保持精神滿滿。」

每次只要我感到焦慮、煩悶,或者是有開心的事情想找人分享,就會想往烏來跑。

不知不覺中,距離上次來烏來竟然已經快兩個月了。
沒想到上了山,許久不見的老林竟然還能掌握我最近的動態,連工作上有些困惑,而且下個月要出國都知道。面對著群山和滿天的星空,他也沒有多說什麼,只笑笑的說從收音機上聽到今天有流星雨呢。

望著漸暗的山影,和天上的夏日星空。我才驚覺,原來在城市中待久了,視野真的會漸漸侷限,甚至還開始為小事計較,煩惱。

何必把自己的生活弄到那麼焦慮、煩惱呢?
喝碗米粉湯,啃著南瓜糖,看看銀河劃過群山,原來幸福的能量一直都還在心裡嘛。

到房子後面的原始林裡走了一圈後,依依不捨的跟老林道別,他還是一樣覺得我們總是來得快去得快,找不出時間好好體驗山居生活。

話雖如此,但是或許老林已經把山中的能量傳了一些給我,我現在精神滿滿,似乎又找回了生活的平衡,接下來還有哪些挑戰,哪些需要學習的東西,儘管來吧!^^

2006-08-08

中元節


中午走在南京東路的人行道上
鋪著大紅膠布的供桌佔據了騎樓,穿著西裝和套裝的上班族們忙進忙出,把一包包的旺旺仙貝、黑松沙士、和麻油雞泡麵搬上供桌。

時辰到了,主管誠心的點燃香火,帶領員工向好兄弟們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大吉大利。
道路兩旁的人們都朝著馬路敬拜,彷彿互相鼓勵,「接下來半年要繼續努力唷!」

空氣中是香火混雜著雨水的味道,這一刻,南京東路變成了大稻埕。

------------
為什麼銀行業那麼愛拜拜呢?

2006-08-07

星期一



又到了星期一
年輕人,你要去哪裡呢?
你是否還帶著微笑?
是否依然熱情?
是否在學習?
是否困惑?
是否明白?

笑一個吧!
發自內心的微笑

2006-07-29

為什麼?



你們常說,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關心社會和政治,
但是你們卻用冷漠和摸頭來面對關心社會的年輕人。

你們說,年輕人太天真、太理想,不懂得社會的殘酷?
但是殘酷不就是你們這一代的冷漠所造成的嗎?為什麼要一面抱怨社會的殘酷,另一方面又踐踏想改變社會的幼苗呢?

年輕人不懂,
為什麼只是單純想要在住了一生的屋子終老有這麼困難?
為什麼都用絕食這種自殘的方式了,卻仍沒有被聽見呢?
為什麼單純的人權議題,會變成院民和新莊市民的對立?
為什麼專家的替代方案都擺在眼前了,政府卻一意孤行?

年輕人有好多個「為什麼」想問?為什麼呢?

2006-07-23

來去趕海洋~


更多照片:
www.pixnet.net/thumbnails.php?album=1082881

颱風快來吧~工作做不完了...

明明是截稿週末,卻偷閒跑去海洋音樂祭

上週的颱風讓原本今年一分為二的海洋音樂祭又合而為一,卻因此打亂了行程。
獨立音樂大賞決賽移到週日(連帶的,圖騰也移到星期日壓軸),Tizzy Bac排星期五下午五點開場,旺福、四分衛也是這天,整個就是無言...
這根本就是為放暑假的學生設計的嘛!上班族怎麼可能五點趕到福隆,又怎麼可能週日聽到十一點半?!

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選擇了週六的場子,登場團體分別是董事長、GOOFY STYLE、刺客、和唐朝。一看到節目單就頭痛了,其實我想聽的只有董事長和唐朝,卻分別排在第一個和最後一個,而且更慘的是,這四團都屬於偏重的搖滾團...聽董事長很high,聽到刺客時已經完全沒力了,下次主辦單位應該要注意點,把同性質的樂團錯開。

沒有時間詳細的寫心得了,簡單做點觀察摘要吧。

1.福隆的7-11一年賺這一次就夠了,八個店員全員到齊,店內排滿了冰桶和啤酒,像夜市般吆喝。

2.千萬不要當東北角風景管理處的吉祥物,在攝氏32度的天氣裡全身包著藍色絨毛四處跟遊客合照<-自殺行為阿。

3.中午沒表演又不知到要去哪裡?福隆遊客服務中心是好地方,免費冷氣~還有播放「北海靈龜」影片(不是靈芝童子那種東西啦!是龜山島生態紀錄片)

4.挖坑的工具要帶著,一到沙灘就發現所有的人都在挖坑,然後躺進去準備好好享受音樂,如果晚上沒趕上火車還可以直接躺在坑裡面露宿(這些坑洞留著還可防止蛙人登陸呢)。

5.現場很多名人唷,今天有看到謝宇威、旺福的團員,還有周游在現場賣冰。

6.即使主辦單位放了超多垃圾桶,散場時還是滿目瘡痍,整個沙灘像被轟炸過一樣,全部都是垃圾。

7.劉偉仁唱的「如果還有明天」超讚,略帶沙啞的嗓音直接穿透現場的每一個人。

8.切忌不要最後一分鐘才趕到車站,人潮多到從地下道走不上月台。

雖然現在事情還有好多要做,超級焦慮。但是能到海邊吹吹海風、放空思緒、跟著音樂擺動,還是很棒的。
^__^Y

2006-07-19

政府應該保障弱勢?還是剷平弱勢?



新聞:http://www.wretch.cc/blog/happylosheng&article_id=4255039

台北縣長周錫瑋終於拿出他的「魄力」了,一個月內,強迫一百多名阿公阿媽遷出他們住了五十幾年的房子,用怪手剷過他們的一生,然後把土地交給炒地皮的官員和商人。上述這些,除了魄力,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執行公權力。

雖然我接觸樂生這個議題不久,對這個地方,和那些騎著代步車的阿公阿媽,卻有種難以形容的情感。

小時候我不懂事,看到政府拆除康樂里時只把他當作一則社會新聞看待,最多只有發出一聲感嘆「喔,好可憐」,並沒有想太多。

這幾年參與議題,採訪議題的過程中我成長了許多,慢慢看見這些事件背後弔詭的地方。為什麼每次開發評估的「最適地點」,都是弱勢人口的家園呢?為什麼警察可以把人拖出家門,然後指揮怪手拆掉他們家呢?

一直以為政府的角色,應該是維持社會公平,和市場運作順暢,結果現實中所謂的公平卻是要求弱勢為「公眾利益」犧牲,然後政府自己介入市場操作,從中獲利。沒錯,政府也要賺錢才能運作,但是賺了錢用在哪裡,不是應該用在能夠創造最大福祉的地方嗎?怎麼都以補貼的形式進到大企業的口袋,然後政府又回頭跟民眾喊窮?

上次帶外國學者們去樂生,在回台北的路上,一名來自夏威夷的地理學家很感慨,她說「其實等個幾年,等他們都走了,再開發,也沒有多久吧。」接著他說在夏威夷也有一座痲瘋病院,現在洲政府已經將他劃做歷史公園,年老的痲瘋病人仍住在裡面,等他們走了之後,那裡就會自然變成一個用來教育後代子女的歷史展示園區。最後他停頓了一下,補上一句,「不過如果那塊地是政府的地,又緊鄰開發壓力,可能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政府的地,開發壓力,好複雜的關係。
創造便利的生活,是政府的責任。保障每一位公民擁有相同的權益,也是政府的責任。當這兩者衝突時,該怎麼辦?

無解?價值選擇的問題?回到最根本的問題,政府「應該」要保障我們什麼樣的權利?憲法說,政府應保障人民居住遷徙、言論出版、秘密通訊、宗教、和集會結社的自由,同時保障人民之生存權,工作權及財產權,應予保障。

來算算看,今天政府自己帶頭侵犯了幾項基本人權,這就是所謂的公權力嗎?

因為人民默許多數暴力,推崇金錢和權勢,而不重視公平權益的保障,所以政府才能為所欲為。在這樣的社會裡,一點點理想的堅持,就會被貼上「激進」的標籤。但是如果沒有人堅持這些理想的話,社會會進步嗎?

希望樂生的遭遇,不要又只是餐桌上的感嘆而已,希望樂生的遭遇,能夠激起社會大眾一絲絲的反思。

2006-07-18

職場溝通


工作了這麼久,始終無法掌握職場溝通的分寸
不了解哪些事情可以談,哪些事情要保密,
有時候以為自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事後才發現別人根本沒有聽懂。
更常常誤會別人的意思,急著解釋,卻給人急躁的不好印象。

經同事提醒,再仔細想想,
其實很多摩擦是可以避免的,有時其實是因為沒信心,想要表現「我懂」,才會急著想解釋。

面對受訪者時我都可以當個好聽眾,聽四五個小時也不會厭倦,但是面對同事或長官時卻時常忘了這些。

提醒自己:不要急著說,先練習聽懂別人的話,再開口。

2006-07-12

社會觀察


掌權者高喊「自由競爭」,目的是合理化他們所掌握的既得利益。
弱勢者高喊「社會正義」,目的是希望能和掌權者在相同的起跑點上公平競爭。

悲哀的是,有些弱勢者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位置,還學習掌權者鼓吹自由競爭,甚至攻擊其他弱勢者。
這就是我們所處的社會。

在狗咬狗的世界裡,牽著項圈的主人卻置身事外。

2006-07-11

尋找新氣象


太沈重了...
發現最近的文章都太沈重了 XD
接下來要來寫些有趣的觀察!

環境問題=社會問題


老闆對我說:「環境報導應該是指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一定要是環境議題,放輕鬆,視野會更開闊。」
>_<

媒體的社會責任不就是要inform & educate嗎?
光是報導美好生活,對問題癥結視而不見,社會就會變好嗎?

有些人覺得我很偏激、固執,好吧,其實有一點!
但是這種執著(固執)不是什麼「環境永遠不可動搖!」的基本教義,而是對社會不公的憤怒。

社會科學訓練提醒我要看到問題的結構面,和相對性。
一間工廠在農地邊排放廢水,導致作物受到污染,譴責他?只要把工廠關掉,問題就解決了嗎?

當然不是。

我們應該要先去瞭解排放的廢水為什麼會有污染物?有辦法避免嗎?然後他為什麼要直接排到農地而不做污水處理,是故意的嗎?還是不知道怎麼處理?或是處理成本太高?最後再來想,那要怎麼解決呢?

農地上建工廠的問題,可以追溯到國民黨來台後的政策,為了拼出口,家庭即工廠。這套政策創造了台灣的彈性競爭力(工廠設置成本低,做不好就搬家或關廠),也埋下了今天的問題根源。灌排共用水圳,使得工廠排放的廢水變成農田灌溉水,進而污染農地。(有趣的是,很多工廠流放水都符合「排放標準」,但是卻不符合「灌溉標準」,所以工廠並沒有違法喔)

工廠使用的化學物質有毒,是小工廠能夠控制的嗎?生產化學大公司多以「商業機密」為由,不願意透露成分,說實話,在工廠使用這些瓶瓶罐罐的工人也不確定裡面有什麼。

那為什麼不設污水處理設備呢?拜託,每間工廠都知道,工廠登記時就一定要有污水處理設備,但是合法登記的下場,卻是稽查人員天天上門,一旦違規就開上萬元的罰單。而鄰居的非法工廠,因為根本沒有紀錄,不但不用付出額外的污水處理成本,更不會整天被稽查大隊開單。這種情況下,誰要合法登記阿!

簡單的排放跟污染事件,背後其實是歷史、社會結構,資訊不對等,以及政府執行稽查的問題。如果我們只看表面現象,今天妳拆了這間工廠,明天他還是會搬到另一個地方繼續做同樣的事,因為背後的結構問題沒有解決。

我相信所有的環境問題,其實都有些成分是社會問題。
找出問題的癥結,透過民眾教育或媒體壓力試圖改善他,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但是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嘗試,這是我對環境報導的期許。

(否則一直用「不要砍樹,它是有生命的」或「今天不做環保,明天滅亡的就是人類」這類環境至上的訴求,連我都不會被說服吧)

2006-07-07

霧中燈火


經歷了這星期的抗爭、反省、抗爭、等待,到失落。

一張山區部落的照片,竟然讓我上班以來第一次落淚。
照片中的天空是傍晚的冷調,路上沒有行人,只有一盞橙色的路燈,在霧氣中隱隱的透出溫暖。
我猜,空氣中會有狗兒的叫聲,和晚飯的炊煙味吧。

我到底在追求什麼?我在這裡真的做得到嗎?
單純只是想要讓弱勢的人和環境,在有影響力的媒體裡發聲,而選擇走上這條路。
但是現實卻有很多限制,有些是個人能力的限制,有些是組織運作的限制。
這裡的空間相對於其他媒體已經很寬了,但是這裡的組織問題,卻沒有比其他媒體少。

這週我看清了很多現實,也想了很多
當個人反省了以後,組織就會改善嗎?
有些問題可以在個人層次解決,但是組織的問題卻需要在上位者去意識到,並且嘗試解決,總不能老是要我們回想進入新聞的初衷,犧牲一切,靠理想和熱情硬撐吧!

為了單純想要扮演發聲者的堅持,我失去了好多。
好想念以前跟朋友們在山上煮水泡茶,烤火談天的日子
好想念山中的霧氣,溪水的聲音,漿果的酸味,還有冷空氣吸進肺裡的感覺。

我還回得去嗎?這樣不切實際的熱情,還能燃燒多久呢?

2006-07-03

民主=投票?

中科七星農場開發案有條件通過了
當時收到簡訊後很震驚,抓了背包就往環保署衝
抵達環保署時外面已經聚集了一票電視記者和攝影機
從后里上來的阿公阿媽戴著斗笠,舉著布條站在警察前
廖大哥則拿著麥克風大喊「環評已死!環評無效!」

其實當時我是很擔心他們真的會辭職抗議,心理很複雜。一方面認為他們應該嚴正抗議這種政府動員護航投票的舉動,但是又不捨得幾位堅持環境和民眾權益的委員真的辭職,讓環評回到過去的橡皮章程序。

詹律師看到我來,微笑著拍拍我的肩膀說:「不用怕,還有很多案子等著我們去把關」
根正老師看起來有些無奈
事後聽說Robin當晚很難過,喝的爛醉。

隔一天報紙上有個投書,反諷這些環評委員,他寫說「這一屆環評委員中有幾位是聞名的「基本教義派」,反對開發的嚴苛早出了名,但每人對環保的尺度並不相同,總不能說每位委員的意見都要一致吧?民主政治既是多數決,就要有雅量接受不同的投票結果,若七星開發案真會對環境造成重大傷害,反對者為何無法說服其他委員?單純的指控行政院放水,實在簡化了真實。事實上,台灣今日大部分的民主亂象,很多都是沒有民主風度、自以為站在真理這方造成的後果。」

看似有理?
少數尊重多數就是民主嗎?委員裡的專家學者每天熬夜研究環評報告,參與無數次的討論,卻不敵從未參加討論,只有在投票時露面的官派委員,這就是民主嗎?!

民主投票制度應該是建立在所有人都對於選擇有充分的瞭解和溝通,最後依據理性做出的決定,只要前面的假設不成立,結果自然是可以被質疑的。

台灣今天的亂象絕對不是因為很多人沒風度,而是因為有太多人把多數暴力當作民主,而不瞭解其中的真諦。

2006-06-26

大起又大落

可能是天氣的關係,也可能是工作內容的關係。
最近的心情總是大起大落,
很容易興奮,很容易感動,也很容易動怒,很容易沮喪。

興奮:上上週為了一個令我興奮的題目,連續兩天從早採訪到晚上十一點,返家後繼續整理錄音檔。演討會上聽到令人興奮的研究後,更會跑去跟研究者說I loved your work!

感動:蒐集資料、看文章時會莫名其妙因為感動而落淚。

憤怒:上週發現我不認同的企業吃了大量的版面後,我連續氣了四五天,連辦公室都不想去,看到雜誌就怒。

沮喪:今天為了機動稿而憂鬱、沮喪到什麼事情都不想做,開始懷疑我適不適合走這條不歸路(無時無刻都有找題目的壓力)。

希望這種情況不會成為常態...
我受不了這種情緒的變化呀~

清心寡欲

2006-06-17


台北台北,你的天氣為什麼總那麼爛
每次從中南部回來,都必須要忍受走出機場或車站的打擊
喔 台北,妳又在下雨了阿....

2006-06-15

菁英雜誌?

一般人都認為本公司的雜誌是保守的菁英雜誌
我聽在耳邊,卻總是想用一己之力慢慢改變它。
我認為只要慢慢做,一次塞一點,還是有希望可以改變別人的印象,讓他們知道這本雜誌還是很關心一般老百姓的生活,還是願意給在社會上努力的人打氣,而不是只站在有錢人的觀點對金錢錙銖必較。

但是今天我卻被澆了一盆冷水,編輯看完稿子後問我「他們的議題有結果了嗎?有沒有擋掉開發?」當我回答還沒有時,他又補上一句「可是這樣看不出他們造成了什麼具體的成果,或改變。」(這些人可是放棄了一切,在議題上奮鬥了兩年多,雖然還沒有確定的結果。但是他們對議題所產生的影響卻是顯而易見,不可忽視的。)

乍聽之下我還沒反應過來,但是後來卻越想越生氣。什麼爛問題阿!如果所有報導的人物都需要經過這樣的標準,難怪我們總是在做錦上添花的報導。

老闆最愛說,以前草創這本雜誌時台灣根本沒有所謂的企業家,因為本雜誌看到了他們的夢想,覺得值得鼓勵,所以報導他們。同時,也引進國際趨勢,讓他們在那個資訊封閉的時代,能更瞭解國際變化。因為這段共同走過的路,所以即便現在郭台銘、王永慶已經是成功的大老闆了,他們仍對這本雜誌有分特殊的感情。

以前是那樣,現在卻用「是不是該產業第一名?」、「是不是世界知名品牌?」這種所謂的「具體成果」來檢視報導對象。

那就讓這本雜誌繼續爛下去好了!讀者越來越不喜歡看這本雜誌絕對不是因為妳沒有報導郭台銘或張榮發,而是這些人他們早已經看膩了,想看一些不一樣的臉孔。(不知道這些人很有錢,公司規模很大的請舉手?然後,再請認為複製他們的經驗就會成功的人舉個手???)

我一直相信只要看見某些人、某些事是動機純正、值得鼓勵的,我們就應該報導。讓這些理想能夠獲得更多支持,適時的助他們一臂之力。無論事件最後成不成功,至少這段過程中我們曾幫過他,而他們的理想也透過報導影響更多人。

菁英雜誌阿,菁英雜誌,再這樣下去,看來是富不過三代囉。

2006-06-11

上街頭 要人權 捍衛樂生!

連續下了一週的雨,今天竟然放晴了,
看來老天似乎有意要助我們一臂之力,因為今天是611樂生上街頭的日子。

好久沒有上街頭遊行,帶著秘密武器(草帽)出門
兩點準時到文建會,現場時已經有三、四百個人了,有社團的學弟妹,民間團體的朋友,還有很多記者在採訪或跟我一樣跳進來喊出訴求。說實話我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昨天還在擔心會不會只有小貓兩三隻在淒雨中苦行,看到現場的人群真是一種很大鼓舞。

回想三年前樂生保留運動剛開始時,從來沒有想過青年樂生的這些人能有這麼強的能量,一路站在前線對抗龐大的政府政策,替院民發聲。

三年來,外界有很多聲音質疑樂生保留運動的動機,很多人的理解是政府要興建捷運,替院民建好了新的住所,但是有少數院民不願搬遷,因此有群大學生跳進來搧風點火阻撓捷運通車和公眾利益。

說實話我也曾經質疑過樂生運動是否已經變質,這樣的疑慮讓我始終沒有完全投入這個運動。參加過幾次樂生的活動和抗爭,在現場的心情其實是很複雜的,看著那些阿伯、阿姨冒著風雨坐在輪椅上一次又一次的上街頭,很心疼,一方面認為政府很殘忍,另一方面卻也小小的責備青年樂生聯盟,怎麼忍心讓他們這麼辛苦。

到現在我依舊相信參與樂生保留運動的團體們有很大的歧異,動機也不盡然相同。但是無論如何,我今天願意站出來,是因為我認為沒有任何人應該為了公眾利益而被壓迫、犧牲,民主雖然是多數決,但是少數的權益卻是必須保障的條件。而生存,是最卑微的基本權益。

這些阿伯阿姨從十幾歲就被剝奪了基本人權,沒收身份證,強迫軟禁在樂生院,除了病痛之外,更要忍受離開家人,無法參與社會的苦,經過了五、六十年,今天他們唯一的心願就是在這個陪伴他們數十年的土地上終老,我們憑什麼用「公眾利益」為由要求他們再次為我們犧牲?

這種不公平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但是我們卻很麻木,視而不見。掌權者先漠視弱勢族群的聲音做出「既定政策」,再主導論述,將受害者貼上標籤,煽動群眾對他們投擲石頭。退一步看看,今天捷運晚點開通,不過就是為持現狀,我們有什麼損失嗎?

我們今天綁上黃絲帶,是祈求政府深刻的反省,祈求人們站出來看清事實,這一戰不只是為了保留小小的樂生院,更是為了台灣所有人的權益!

--------------------------
欲知更多訊息可以到樂生blog看看:http://www.wretch.cc/blog/happylosheng

2006-06-10

環評委員們加油!


晚上去聽了一場電子廢棄物的演講,現場一如往常,還是以環保團體為主。
(^^" 怎麼辦,我越來越覺得這種場合很溫馨)
看到Robin在台上講擔任環評委員的心得,詼諧的言談隱藏不住他身體上的疲倦,結束前他微笑著補充了一句「希望大家多多努力,幫我們減輕一些負擔。」 中場休息時,我跑去找詹律師問后里七星農場的最新動態,他簡短的跟講了一下情勢,聽起來還蠻樂觀的,我問他現在有媒體可以幫上忙得地方嗎?他笑了笑,接著就趕回家繼續工作了。

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每次跟這幾個環評委員見面,我都很感動。
這幾位環評委員是張國龍上任後提名的,打破過去委員多由工程規劃學者擔任的現狀,這幾個來自民間團體的委員不像學者們需仰賴政府經費,所以可以堅持立場。
但是習慣將環評視為開發認證圖章的單位卻將他們視為發展的阻礙,立法院大幅刪除環保署的預算、經濟部將環保署當作敵對陣營,指控他們阻礙經濟發展。

我很佩服他們,在這些政治、經濟的龐大壓力下,冒著被政府開發導向部門責備、羞辱(有人稱他們為五大寇,環境基本教義派),卻仍堅持著要替環境、替居民把關。

但是因為有他們,環評不再只是替開發單位解決「環境問題」,而是為環境評估「開發問題」。
他們打破了環評二十幾年來都是關門協商的過程,讓制度更透明,堅持環評應有公民參與的理想。
在他們身上我不只看見了幾個人理想的實踐,更是看見了台灣整體社會的進步。

向這幾位史無前例的環評委員們致敬,加油!

----
應觀眾要求,雖然沒有演講大綱,但是有幾個網址可以參考。
電子廢棄物方面:http://www.ban.org/
http://www.svtc.org/svtchome.htm
環評委員心得:http://eec.kta.org.tw/eec-paper/eec-paper067.htm
http://eec.kta.org.tw/eec-paper/eec-paper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