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30

立法院


來聊聊立法院吧

話說去年本人一到公司就被老闆安排為政治記者,主跑立法院
(可能因為太不上軌道了...三個月後就叫我改跑環境新聞...)
第一次到立法院是去交換名片,沒有錯,交換名片
記者工作通常都是從交換那張小白卡開始
就像賣便當的要發傳單一樣,跑新聞也要發小白卡,發的越多,新聞越多
不要以為記者神通廣大,隨時可以看看風向,掐指一算就知道哪裡有新聞。
新聞,是靠人脈跑出來的。

名片遞出去「您好,我是XX雜誌的記者@@@,我現在主跑政治,麻煩您將我加進mail list。」面帶招牌微笑(裝可愛),最後不忘加上一句「委員最近在關心什麼樣的議題呢?」

有一個月的時間吧,老闆每次遇到我都問「最近跑立法院有什麼心得?」
心得?立法院就是一個記者的shopping mall阿!要新聞?裡面每一間會議室都是新聞,立院記者每天早上拎著早餐就到立法院,然後像逛百貨櫥窗一樣的,每間都探個頭進去,看看標題,看看演員(立委),喜歡哪一項就挑哪一項。立委因此也跟推銷員一樣,穿軍服的穿軍服,舉道具的舉道具。走廊上的直播記者個個樂的不可開支。

小小雜誌記者呢?痛苦阿....人生地不熟,又不像其他記者一樣可以天天蹲點跟委員泡茶聊天,走到哪裡都不自在...比較資深同事不斷提醒我們,雜誌記者一定要帶問題去立法院,有目的才不會覺得空虛。我一直不瞭解那當中的意義,一直到我開始跑環境線,我才慢慢的瞭解。

環境線是我一直想要跑的線,跑起來自然比較順。順的原因?還是因為人脈!環保圈那麼小,跑來跑去碰到的都是那些人,有任何問題,找個比較熟的朋友問一下,幾乎都可以指出關鍵受訪者。有了人脈,有了動力(一樣,用大媒體為環境發聲)我不再強迫自己每天要去立法院,相反的,我每次去立法院都是有目的的,不是找委員助理解讀文件,就是參與民間團體的請願。有了目的後,立法院變成了一個有趣的大遊樂場,每次去立法院,就像到糖果店一樣,有形形色色的人讓我挑選。慢慢的,我也會辨識哪些立委很熱心,哪些立委很不認真,哪些立委很活躍,哪些立委很低調。

為什麼今天要談立法院呢?因為我今天整天都在立法院,一早參加了一場內部會議,下午則是聽一場湖山水庫的公聽會。

內部會議在地下室舉行,委員邀請了十幾名民間團體代表來跟政府官員對談,官員們應該覺得自己來到鴻門宴了吧,快樂的簡報完後就是一個半小時的砲火。有時後真不知道該體諒他們,還是指責他們,公務體系讓他們「好好的」做了很多爛事,但是他們大概也很無奈吧。

中午和幾個民間團體的大老們去吃飯,席間聊到環評委員背後的壓力,還有科技產業的零污染迷思。

下午則到了請願室聽公聽會,這次來的居民,比上次吉貝那場還多,排排坐在兩邊,聽著民間團體跟政府談保安林解編的程序爭議@@ 聽了半個小時,某位居民終於開口了「你們講了半個小時,都在講八色鳥、森林生態,一句都沒有提到我們居民,什麼保安林阿!解編!程序正義!有沒有人想到要跟我們解釋一下這些是什麼?!」

我很震驚,也很感動,終於有人說話了。高來高去的法律、生態對峙,對居民來講真的是太遙遠了,去年就聽到湖山水庫當地居民贊成水庫,對環保團體反感的聲音。沒想到,還是沒有改善,民間團體不願意蹲點,讓邀來的居民反咬了一口,這也是台灣環保團體的無奈吧。人力就這些,卻要管台灣所有的環境議題,四處救火的打法,就是難以培養地方的認同和居民環境意識。

傍晚,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到辦公室,手機響了,傳來明天的預告。立法院?我還是看不穿這個萬花筒。但是,我不再逃避了^^

=================
講到立法院簡訊,立法院每天都會傳幾十則臨時記者會通知給我們,每一個記者都會收到。因此常常在公聽會場上看見一瞬間所有的手機同時響起,然後每一個記者都低頭看手機的有趣畫面。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