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4

為什麼只有我氣憤?

同事說只要當耳邊風,左耳進右耳出就好了。
但是我做不到
我受不了他用三兩句話,打亂了我們努力十幾天的成果,我受不了他看到的虛假的表象,就開始當起傳教士,更受不了他引用偏頗的樣本,就開始說台灣爛,人民沒信心。

一個人連續氣了兩天。

以此經驗警惕自己:要多接觸不一樣的人,多聽多想,時時反思自己的角色,不要太急著下判斷。

2006-04-20

下流社會理財法


最近有了一些積蓄,就開始在想能怎麼理財,讓他們成長(畢竟活存還不如放撲滿裡)
把過去幾期的Cheers拿來翻了翻,看到各式各樣的投資保單或基金,結果得到一個結論:我果然屬於下流社會...orz
(下流社會是什麼?請參考<天下雜誌> :P)
要我一個月拿兩萬來買基金?!那我怎麼生活阿!一個月兩萬加上七千的房租,我就只剩不到一萬可以生活和買東西了(採訪還常常要搭計程車)...

這就是所謂的poverty cycle吧
(我當然不算貧窮啦,只是原理類似)
窮人無法一次拿出大量的資金投資,因此只能做短期的消費,長期累積下來其實比一次投資更花錢。結果是一開始有能力投資的人越來越有錢,而無法投資的則越來越窮。

每週大樂透開獎前到菜市場走一遭,不難發現許多老闆正在籌資包牌,以前常常覺得很奇怪,明明中獎機率就那麼低,他們賺的也不多,幹嘛浪費錢做這種事情呢?
開始工作後我慢慢的就瞭解這種心理了,他們每個月一、兩萬的收入不用說投資了,連一般生活都不容易,在這種沒有階級流動的貧窮循環裡,中樂透成為唯一有機會脫離循環的管道。

想到一本很棒的書Nickel and dimed,者本書的作者實際應徵了四份(還是五份?)低階勞動的工作,以個人經歷證明「有工作」不代表脫離貧窮,甚至有些情況是有工作還比失業更慘。裡面他有個同事因為付不起租房子的訂金,長期住在設備不齊全的汽車旅館,除了增加通勤費之外,還要擔心搶劫。幾乎每個人都要兼兩份工作才能支付生活開銷,長時間的勞力工作必須攝取大量的蛋白質,因此速食成為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工作加上不健康的飲食結果卻是各種病症,增加更多醫療開銷(美國醫療貴的可怕)。

就像無米樂裡面農民講的「我們農民是用性命在換錢,只能一直做做做,做到死了那一天」社會上的低階勞工也是吧。

扯遠了,真希望有一天能能看見有人寫篇下流社會理財法:P

2006-04-16

sex appeal


因為這期的工作,必須回顧過去的雜誌
翻著翻著,其實最新引我的往往不是文章,而是廣告

廣告裡有滿頭黑髮的孫越,有退流行的西裝,還可以看見從八位元到現在的雙核心的電腦變化。
廣告中另一個引起我注意的,是當我翻閱這幾百本雜誌時,才發現sex appeal的廣告真的永遠不退流行阿!

這些內容匪夷所思、無奇不有,有女性穿著低胸禮服,口含梅子說「來吃我」的飯店廣告(另一個版本是辣妹在和式房門口穿鞋,標題寫「感覺合適,再上」)。也有汽車廣告用拉丁美女用臀部頂著車門,旁邊標語寫著「禁不起的誘惑」。

天阿~忽然強烈的意識到這是一本「以男性讀者為target」的雜誌。
因為設想的讀者多是男性,所以刊登的廣告也以男性sex appeal的為主。

以前老師說過這間公司雖然多是女性,但是卻以男性的觀點在經營、在看社會。龍映台也說過「這是一間由女性主導,但是寫男人故事的雜誌。」

結論:表面上看起來道貌岸然的雜誌 其實充滿了沙文廣告
XD <-這句則是我的評語

2006-04-10

知足


這週工作量稍微少了
決定要好好的看點書,聽些演講
沒有目的的學習,接觸人

中午吃完飯後,躲在書香花園翻雜誌,外面下著磅礡大雨,我卻沒有一絲的不安,反正就是要好好看書嘛^^

下午跟王阿茜借了「無米樂」來看,看著裡面農民伯伯的生活,才瞭解前幾週訪問一位農民時他所說的一些事情。

當時我問他們一年平均要花多少錢在農藥、肥料上,他回答我「不一定ㄟ,就每天去看,該施肥的時候施肥,該下藥的時候下藥。」但是我聽不懂,還繼續追問,「能不能稍微平均一下呢?」農民伯伯搖了搖頭,說「那要看天啦,真的沒辦法說。」

我想,生長在公教家庭的我們,已經習慣未來是可以預期的。我們相信過去的經驗統計,可以做為未來的參考。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生活是相對穩定的,所以我們常常在為未來作打算。

對農民而言,外在的變化太多了,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好自己的本分,祈求老天保佑。

這樣的個性,讓很多農業學者搖頭,認為農民不上進,不願意嘗試改變。但是正是因為農民這樣的個性,讓他們能夠知足常樂吧。影片中崑濱伯不得以用低價賣了稻子,回到家中吃著剩飯,臉上帶著一絲不捨之情,但是卻崑濱伯的太太卻難得露出了笑容,因為幾個月提心吊膽的怕下雨、怕颱風、怕蟲害,終於有了著落。稻米價格雖然不好,但是至少卸下了心頭的重擔,今年有錢過年了。

提醒自己,要學習這種知足的心。我們有這麼好的生活了,卻還常常忘記把分內的工作做好,不時在抱怨現在的工作不好,想著還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2006-04-06

城市競爭力


寫完了那篇還不夠(顯然我很怒)來談談我對城市競爭力的看法吧

自從我去年提了一個有關都市更新的題目(始終沒有出來)老闆就不時提醒我注意各城市的競爭力。城市競爭力是什麼東西?所謂的城市競爭力,就是一個城市能否吸引資金、吸引移民的能力。例如西雅圖擁有良好的住宅環境,吞吐量大的港口,加上又有很多招商優惠條件,所以他的城市競爭力很強。

好了,現在每一個政府部門都在談城市競爭力,但是城市競爭力能吃嗎?良好的住宅環境需要政府提供公共空間和福利,這些都要仰賴稅收。但是對企業的投資獎勵和優惠卻又是讓他們可以減稅,甚至不繳稅。

背後的假設是這樣子的,政府吸引企業投資以後就可以賺稅收、改善城市居住條件,同時企業會創造就業解決失業問題,讓社會更富足、穩定。

政府思維:企業投資=增加稅收=有能力做事
民眾思維:企業投資=增加就業=提升生活品質

無奈的,現實是這樣子,為了吸引企業政府提供了一堆優惠條件,企業來了以後可以不繳稅,要求政府補貼,不給?企業隨時可以外移!(剛剛那個大老闆說「很多城市是鋪著紅地毯歡迎我們的,甚至縣市首長還可以曲身為我們準備洗腳水。」)接下來企業用同樣的方式威脅政府開放外勞,用低價壓榨勞工,對改善本地失業一點幫助也沒有。

城市競爭力?說穿了,還不是那些企業在催眠政府所喊出來的東西。城市之間為什麼要競爭?又不是在打仗,不就是為了讓企業有各種投資環境可以挑選,擁有最大bargaining power嘛!

我不懂國際政治,所以無法判斷外匯存底或企業競爭力對台灣當前的國際地位有什麼影響。
但是上週聽到一個說法,感覺還蠻有道理的,認為政府衡量投資的標準應該改變,不應用產值或外匯來評估,而應該用環境影響和能解決多少失業率來評估。如果一個企業進來投資,會污染環境又沒能解決失業問題,那就讓他走吧!爭取這樣的投資對台灣一點好處也沒有。如果污染很少,但是能夠大幅提昇就業,那可以接受,反之亦然。

回頭看看現在台灣的幾個工業區、科學園區、加工出口區,有哪一個符合低污染、能解決地方就業的條件了?真的很少。

實際去問問新竹人對竹科的看法,竹科低階工作多是外勞,高階又是來自台清交的高材生或外國工程師,新竹市民享受到什麼?燃燒有毒廢鎔劑焚化爐灰不時偷偷排放(已停止啟用)廢水接管一路排到客雅溪口,受污染的海產卻到了市民的口中。

雲林的六輕呢?用低價和不人道的方式對待外勞,對於改善雲林居民的就業率有限,廢水、廢氣一樣要承受,接下來更要蓋個湖山水庫供應工業區的用水,增加地震風險。

這些可都是政府和企業眼中「台灣的競爭力」呢。

有點偏執,但是我只能說,城市競爭力?一切都是個迷思阿~

似是而非


一切要從前幾天8A版上的戰文談起
那場筆戰,始於一篇談春天吶喊這類活動為何能在國家公園裡舉辦的文章,後來演變成民營或國營誰比較有效率的討論。
某位顯然是被經濟學洗腦的傢伙,開始翻著課本一直談政府多麼沒有效率,如果交給民間業者經營,為了永續經營、獲取最高利潤,業者一定會好好保護環境,提供人人都能享受得起的高品質享受。
每次看到這種高舉經濟學卻根本不懂經濟學的豬腦,就讓我很憤怒。

還記得以前上財政學時,老師用經濟學分析了各種不同的投票制,最後得到一個結論,人人平等,一人一票是沒有效率的。這時,班上一名同學舉手了「老師,如果沒有效率,為什麼還要採用呢?」老師笑了笑說,「因為這個社會上『效率』不是唯一個標準。」

經濟學告訴我們,在三種情況下市場會失靈:1.公共財 2.外部性 3.資訊不對等
因為只要有人提供公共財,大家都能享受,所以一般人都傾向搭便車而不付出。
外部性因為難以計算,所以就像問卷的「其他」選項一樣,無法預測,
資訊不對等則很容易理解,我知道東西有瑕疵,妳不知道,若此時進行交易則不會是對雙方最好的結果(對我是啦)。

好了,除了這三種「例外」之外,其他都應該交給市場機制去平衡?聽起來很合理,模型也很漂亮。問題是,請問什麼東西沒有外部性?有什麼情況是像經濟學模型假設的perfect information?

事實上,經濟學告訴我們的「例外」,其實是常態。經濟學分析的是一種ideal type,但是很多人沒有念懂就到處亂放砲,以為經濟模型可以拿來制訂社會制度,甚至認為這樣才是「有效率」的使用。

無奈的,經濟學半弔子滿街跑,而且他們都是比我聰明百倍的人,他們掌握的資源更是我們的千萬倍。開放市場開放市場,政府應該越小越好,這些話是不是常常聽到阿?

唉,就是這類似是而非的論調,把台灣(以及其他親美國家)搞爛了,也把我們共同的環境稿爛了。
(剛剛在整理一場演講的錄音,某企業老闆不斷呼籲政府為他們消除投資障礙,卻又不斷強調這是為了提升城市競爭力??? 接著他從租稅公平竟然可以談到消除遺產稅,拜託!遺產稅對誰影響最劇?不是企業好不好,是你們這些把錢抱在胸前不願意放手的人阿!)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難以預測、石油也匱乏了。 你,還相信那套市場機制能平衡一切嗎?

=================================

請不要誤會,我還是很喜歡經濟學,也相信經濟學對於理解社會現象有一定的解釋力,但是經濟學不是萬能的,不能無線上綱,而「效率」也絕對不是社會上唯一的指標。

=================================
圖解:小寶寶很可愛,他大概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吧,不懂要舉手喔!